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先秦哲学(~前220年)论文--儒家论文

唐代民间孔子崇拜初探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综述第11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作为国家礼仪的祀孔制度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作为地方实践的祭孔行为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儒学的宗教性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"标准化"理论第16-18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难点与概念说明第18-21页
第一章 人外力量:唐代民间孔子崇拜的神灵色彩第21-30页
    第一节 孔氏送子第21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赴庙求雨第23-24页
    第三节 贻人祸福第24-27页
    第四节 小结第27-30页
第二章 孔子形象的认知基础:敦煌写卷所见的庶民知识结构第30-39页
    第一节 儒家知识的通俗化:《孝经》的民间传播第30-35页
    第二节 从儒家宗师到博学三教:《孔子备问书》中的孔子第35-36页
    第三节 小结第36-39页
第三章 孔子形象的直接接触:唐代佛道、谶纬故事中的孔子第39-52页
    第一节 作为他者的佛道文本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"儒童菩萨":佛教文本中的孔子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"仲尼真官":道教文本中的孔子第42-44页
    第二节 作为记忆的谶纬故事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东汉谶纬中的孔子诞生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六朝志怪中的文本继承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唐代谶纬故事的流通第47-49页
    第三节 小结第49-52页
第四章 礼乐何以化人:祭孔仪式中的观礼庶民第52-70页
    第一节 礼乐何以化人?第52-54页
    第二节 政治权威的表达:孔庙的修葺与仪式专家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庶民修庙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仪式权威第56-60页
    第三节 祭孔仪式的神祠色彩:基于与其他仪式的比较第60-6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迎神启幕:祭孔仪式的偶像崇拜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奉神三献:塑像在上、器皿在地与祭孔焚香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人神沟通:"焚烧祝版"与"临坛化符"第66-68页
    第四节 小结第68-70页
结语第70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83页
致谢第83-85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医治与神治—道教传染病治疗研究
下一篇:含油气盆地信息资源系统数据管理模块开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