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--第Ⅱ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--碱土金属(ⅡA族)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

微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表征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.绪论第12-23页
    1.1 碳酸钙的概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碳酸钙的定义及种类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碳酸钙的应用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碳酸钙的发展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2 纳米碳酸钙的概述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纳米碳酸钙的定义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添加剂对纳米碳酸钙粒度与形貌的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纳米碳酸钙的改性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纳米碳酸钙的发展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纳米碳酸钙应用的研究进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纳米碳酸钙在油墨工业中的应用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纳米碳酸钙在造纸中的应用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纳米碳酸钙在塑料中的应用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纳米碳酸钙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纳米碳酸钙在涂料中的应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纳米碳酸钙在日常用品与医药的应用第21页
    1.4 研究意义、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本课题主要内容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本课题创新点第22-23页
2.复分解法制备微纳米碳酸钙及添加剂对其形貌的影响第23-54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试剂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主要仪器第25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碳酸钠制备微纳米碳酸钙的预实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正交实验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氯化钙-碳酸钠体系不同种类与不同浓度添加剂的微纳米碳酸钙的制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氯化钙-碳酸铵体系微纳米碳酸钙的制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粒度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场发射扫描电镜(FEESEM)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X射线衍射(XRD)第28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正交实验结果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添加剂浓度对微纳米碳酸钙粒度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无机物添加剂对微纳米碳酸钙粒度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有机物对微纳米碳酸钙粒度的影响第32页
    2.4 产品表征第32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X-射线衍射(XRD)分析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场发射扫描电镜(FESEM)分析第3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氯化钙-碳酸钠体系与氯化钙-碳酸铵体系成核过程的探究第50-5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52-54页
3.碳化法制备微纳米碳酸钙第54-67页
    3.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试剂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主要仪器第54页
    3.2 碳化法制备微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工艺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石灰的消化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石灰乳的制备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单因素实验第55-56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56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氧化钙与水的比例对粒度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搅拌速率对粒度的影响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二氧化碳与氮气的比例对粒度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温度对粒度的影响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EDTA及其衍生物作为添加剂制备纳米碳酸钙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场发射扫描电镜(FESEM)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X射线衍射(XRD)第64页
    3.4 产品表征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场发射扫描电镜(FESEM)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X射线衍射(XRD)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6-67页
4 微纳米碳酸钙热分析的动力学研究第67-76页
    4.1 热分析技术文献综述第67-68页
    4.2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第68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热重(TG-DTA)检测分析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非等温TG热分解过程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单升温扫描法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动力学补偿效应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常用的动力学模型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微纳米碳酸钙的动力学补偿效应第74-75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75-76页
5.结论与展望第76-79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76-77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77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5页
致谢第85-8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申请专利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刘永济《诵帚词集》研究
下一篇:醋酸纤维素微球的制备及吸附菠萝蛋白酶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