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意义及目的 | 第8-9页 |
1.1.1 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2 目的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3 文献评述 | 第12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5 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| 第14-20页 |
2.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特征 | 第14-15页 |
2.1.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| 第14页 |
2.1.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| 第14-15页 |
2.2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| 第15-16页 |
2.3 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| 第16-20页 |
2.3.1 第三方支付 | 第16-17页 |
2.3.2 移动支付 | 第17-18页 |
2.3.3 网络借贷 | 第18页 |
2.3.4 众筹融资 | 第18-19页 |
2.3.5 网络金融搜索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互联网金融对慈利县商业银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0-28页 |
3.1 P2P借贷模式对慈利县商业银行的影响 | 第20-24页 |
3.1.1 P2P网络借贷定义及特征 | 第20-21页 |
3.1.2 P2P借贷模式的影响 | 第21-24页 |
3.2 支付方式对慈利县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| 第24-28页 |
3.2.1 慈利县商业银行的在线支付系统 | 第25-26页 |
3.2.2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慈利商业银行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慈利县商业银行发展环境分析 | 第28-38页 |
4.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慈利县商业银行发展PEST分析 | 第28-31页 |
4.1.1 政治法律环境(P) | 第28-29页 |
4.1.2 经济环境(E) | 第29-30页 |
4.1.3 社会文化环境(S) | 第30-31页 |
4.1.4 技术环境(T) | 第31页 |
4.2 联网金融背景下慈利县商业银行发展SWOT分析 | 第31-36页 |
4.2.1 优势(S) | 第31-33页 |
4.2.2 劣势(W) | 第33-35页 |
4.2.3 机遇(O) | 第35页 |
4.2.4 威胁(T) | 第35-36页 |
4.3 慈利县商业银行竞争格局分析 | 第36-38页 |
第5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慈利县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| 第38-46页 |
5.1 创造良好的环境 | 第38页 |
5.2 保持慈利县商业银行核心地位和固有优势 | 第38-41页 |
5.2.1 革新银行技术架构体系 | 第38-40页 |
5.2.2 保持成本领先,提高市场竞争 | 第40-41页 |
5.3 加强渠道营销,开展多方合作 | 第41-43页 |
5.3.1 进行创新营销 | 第41-42页 |
5.3.2 拓展与第三方支付合作 | 第42-43页 |
5.4 提高新技术的敏感性应用 | 第43-44页 |
5.4.1 利用新技术优化银行服务 | 第43页 |
5.4.2 物联网、智能终端与网络银行高度融合 | 第43-44页 |
5.5 加强风险管理 | 第44-46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7页 |
6.1 总结 | 第46页 |
6.2 展望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