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引言 | 第10页 |
1.2 CO_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研究进展 | 第10-14页 |
1.2.1 反应途径及机理 | 第10-11页 |
1.2.2 CO_2在反应中的作用 | 第11-12页 |
1.2.3 催化剂种类 | 第12-14页 |
1.3 锰基氧化物及其催化应用 | 第14-16页 |
1.3.1 锰氧化物及其催化应用 | 第14-15页 |
1.3.2 锰复合氧化物及其催化应用 | 第15-16页 |
1.4 存在问题和挑战 | 第16页 |
1.5 选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实验部分 | 第18-24页 |
2.1 化学试剂 | 第18页 |
2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18-19页 |
2.3 催化剂表征技术 | 第19-21页 |
2.3.1 X射线衍射(XRD) | 第19-20页 |
2.3.2 氮气吸脱附测试 | 第20页 |
2.3.3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(H_2-TPR) | 第20页 |
2.3.4 二氧化碳/氧气程序升温氧化(CO_2/O_2-TPO) | 第20页 |
2.3.5 热分析(TG/DSC) | 第20页 |
2.3.6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 | 第20页 |
2.3.7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20-21页 |
2.3.8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21页 |
2.4 催化剂评价 | 第21-24页 |
2.4.1 反应装置和实验方法 | 第21页 |
2.4.2 产物分析方法 | 第21-24页 |
第3章 锰氧化物催化CO_2氧化乙苯脱氢 | 第24-38页 |
3.1 影响MnO_x催化性能的因素 | 第24-29页 |
3.1.1 制备方法的影响 | 第24-27页 |
3.1.2 CO_2/EB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1.3 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2 催化剂的结构与织构特征 | 第29-36页 |
3.2.1 物相结构 | 第29-31页 |
3.2.2 形貌特征(SEM和TEM) | 第31-32页 |
3.2.3 织构特点 | 第32-33页 |
3.2.4 还原行为及热稳定性 | 第33-36页 |
3.3 MnO_x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 | 第36-37页 |
3.4 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CO_2氧化乙苯脱氢 | 第38-50页 |
4.1 影响锰铈复合氧化物性能的因素 | 第38-40页 |
4.1.1 Mn/Ce(摩尔比)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1.2 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4.2 催化剂表征结果 | 第40-47页 |
4.2.1 物相结构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2.2 形貌特征(SEM和TEM) | 第42-43页 |
4.2.3 表面组成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2.4 织构特点 | 第44-46页 |
4.2.5 还原行为及热稳定性 | 第46-47页 |
4.3 锰铈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 | 第47-48页 |
4.4 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锰锆复合氧化物催化CO_2氧化乙苯脱氢 | 第50-62页 |
5.1 影响锰锆复合氧化物催化性能的因素 | 第50-51页 |
5.1.1 Mn/Zr(摩尔比)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5.1.2 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51页 |
5.2 催化剂表征 | 第51-59页 |
5.2.1 物相结构分析 | 第51-53页 |
5.2.2 形貌特征(SEM和TEM) | 第53-54页 |
5.2.3 表面组成分析 | 第54-56页 |
5.2.4 织构特点 | 第56-58页 |
5.2.5 还原行为及热稳定性 | 第58-59页 |
5.3 锰锆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| 第59页 |
5.4 小结 | 第59-62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附录 | 第74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