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5页 |
前言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9页 |
·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(PPCPs)概述 | 第11-14页 |
·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(PPCPs)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·常见的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(PPCPs) | 第12-14页 |
·环境中PPCPs的来源、归趋及生态效应 | 第14-19页 |
·境中PPCPs的主要来源和归趋 | 第14-16页 |
·境中PPCPs的生态效应 | 第16-19页 |
·水环境中PPCPs的残留现状 | 第19-22页 |
·污水中PPCPs的浓度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地表水中PPCPs的浓度特征 | 第20-21页 |
·地下水中PPCPs的浓度特征 | 第21-22页 |
·饮用水中PPCPs的残留状况 | 第22页 |
·水环境中PPCPs的检测分析技术 | 第22-27页 |
·环境样品中PPCPs的富集分离 | 第22-24页 |
·PPCPs的分析检测技术 | 第24-27页 |
·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27-29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13种目标药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的建立 | 第29-39页 |
·引言 | 第2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9-32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29-3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8页 |
·质谱条件的优化 | 第32-33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33-36页 |
·色谱柱的选择 | 第36-37页 |
·仪器的精密度 | 第37页 |
·目标药物的线性方程和方法定量限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13种目标药物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| 第39-45页 |
·引言 | 第3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39-4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3页 |
·淋洗液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·洗脱液组成的优化 | 第41-42页 |
·洗脱液体积的优化 | 第42-43页 |
·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 | 第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13种目标药物在医院和污水处理厂中的浓度分布 | 第45-55页 |
·引言 | 第45页 |
·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| 第45-4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3页 |
·典型药物在医院污水中的浓度特征 | 第46-49页 |
·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的目标药物的浓度水平和去除特征 | 第49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钱塘江流域PPCPs的环境污染特征 | 第55-62页 |
·研究区域简介 | 第55页 |
·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| 第55-56页 |
·水样的采集 | 第55-56页 |
·水样的处理和分析 | 第5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6-61页 |
·钱塘江流域痕量药物的总体残留特征 | 第56-58页 |
·抗生素类药物在钱塘江流域的残留状况 | 第58-59页 |
·非甾体消炎药在钱塘江流域的残留状况 | 第59-60页 |
·其他药物在钱塘江流域的残留状况 | 第60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2-65页 |
·结论 | 第62-63页 |
·创新点 | 第63页 |
·建议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