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昆虫学论文--昆虫遗传学论文

脉翅总目昆虫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及系统发育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前言第11-18页
    1.1 脉翅总目昆虫高级阶元系统发育研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脉翅总目的单系性及其在完全变态类昆虫中的系统发育关系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脉翅目、广翅目和蛇蛉目的单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脉翅目各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第13-15页
    1.2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应用第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6-18页
第二章 材料方法第18-25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基本信息第18-20页
    2.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0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DNA提取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PCR扩增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CR产物检测和测序第22-23页
    2.4 数据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序列拼接和注释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系统发育分析第23-25页
第三章 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25-125页
    3.1 广翅目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2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广翅目齿蛉科鱼蛉亚科Neochauliodes punctatolosu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广翅目齿蛉科鱼蛉亚科Dysmicohermes ingen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广翅目泥蛉科Stenosialis australiensi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3.2 脉翅目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38-1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脉翅目蛾蛉科Rapisma zayuanum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脉翅目粉蛉科Semidalis aleyrodiformi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脉翅目蛾蛉科Rapisma xizangense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脉翅目水蛉科Sisyra nigra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脉翅目水蛉科Climacia areolari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脉翅目粉蛉科Coniopteryx sp.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脉翅目泽蛉科Nevrorthus apatelio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脉翅目泽蛉科Nipponeurorthus fascinervi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脉翅目溪蛉科Heterosmylus sp.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脉翅目栉角蛉科Dilar sp.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1 脉翅目栉角蛉科Nallachius americanu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2 脉翅目鳞蛉科Podallea sp.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3 脉翅目鳞蛉科Stenobiella sp.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4 脉翅目褐蛉科Micromus sp.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5 脉翅目褐蛉科Drepanepteryx phalaenoide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6 脉翅目蛾蛉科Fontecilla graphicu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7 脉翅目蛾蛉科Oliarces clara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8 脉翅目螳蛉科Eumantispa harmandi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92-9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9 脉翅目蚁蛉科Dendroleon pantherinu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0 脉翅目旌蛉科Nemoptera coa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1 脉翅目旌蛉科Chasmoptera huttii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2 脉翅目细蛉科Myiodactylus osmyloide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3 脉翅目蝶蛉科Balmes birmanus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4 脉翅目蝶蛉科Psychopsis coelivaga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5 脉翅目刺鳞蛉科Mucroberotha vesicaria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113-116页
    3.3 蛇蛉目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116-1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蛇蛉目蛇蛉科Xanthostigma gobicola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蛇蛉目盲蛇蛉科Inocellia fujiana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蛇蛉目盲蛇蛉科Negha inflata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122-125页
第四章 脉翅总目昆虫线粒体比较基因组学及系统发育研究第125-147页
    4.1 脉翅总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基本信息第127-1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脉翅总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脉翅总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脉翅总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密码子偏向性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重叠区以及非编码区特点第1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基因重排现象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脉翅总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核糖体rRNA二级结构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脉翅总目昆虫线粒体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第132-133页
    4.2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脉翅总目昆虫的系统发育信息第133-1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同质性模型下的脉翅总目昆虫系统发育关系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同质性模型和异质性模型对比第1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异质性模型下的脉翅总目昆虫系统发育关系第135-1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脉翅总目昆虫系统发育关系讨论第138页
    4.3 脉翅总目昆虫分歧时间估算第138-139页
    4.4 脉翅总目昆虫祖先特征重建第139-141页
    4.5 讨论第141-14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脉翅总目的系统发育关系第141-14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脉翅总目昆虫水生习性演化格局第143-14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脉翅总目的分歧时间第144-145页
    4.6 总结第145-147页
第五章 山蛉雌雄异形现象第147-152页
    5.1 西藏山蛉与察隅山蛉转运tRNA差异第149-150页
    5.2 西藏山蛉与察隅山蛉蛋白质编码基因和核糖体rRNA遗传距离第150-151页
    5.3 西藏山蛉与察隅山蛉控制区差异第151页
    5.4 结论第151-152页
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152-155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52-15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脉翅总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研究第152-15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脉翅总目昆虫系统发育研究第153-154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154-155页
参考文献第155-166页
致谢第166-168页
个人简历第168-170页

论文共1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伯克氏菌属和葡萄座腔菌属植物病原菌DNA条形码及分子检测研究
下一篇:烟盲蝽及其近缘种的种群遗传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