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ARM的大电流脉冲发生装置研制与应用
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利用脉冲电流测试互感器极性的研究动态和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| 2 系统结构及原理 | 第13-21页 |
| ·系统检测原理 | 第13-17页 |
| ·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简介 | 第13-15页 |
| ·合并单元 | 第15-16页 |
| ·故障录波器 | 第16-17页 |
| ·系统技术指标及功能特点 | 第17页 |
| ·系统实施方案 | 第17-20页 |
| ·系统整体框架图 | 第17-19页 |
| ·系统工作过程 | 第19-2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|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| 第21-39页 |
| ·主控制芯片及外围电路 | 第21-26页 |
| ·MCU控制模块 | 第22-23页 |
| ·电源模块 | 第23-24页 |
| ·AD采样模块 | 第24-25页 |
| ·JTAG调试模块 | 第25-26页 |
| ·LCD液晶模块 | 第26-29页 |
| ·LCD显示器介绍 | 第27-28页 |
| ·LCD硬件电路图 | 第28-29页 |
| ·打印机模块 | 第29-31页 |
| ·打印机数据接口说明 | 第29-30页 |
| ·打印机与STM32的连接电路 | 第30-31页 |
| ·主电路部分设计 | 第31-38页 |
| ·DC-DC反激变换器的设计 | 第31-35页 |
| ·辅助电源与驱动电路设计 | 第35-37页 |
| ·过流保护及输入欠压保护设计 | 第37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4 系统软件设计 | 第39-55页 |
| ·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| 第39-40页 |
| ·主程序流程图 | 第40-41页 |
| ·AD采样软件设计 | 第41-43页 |
| ·采样模块程序流程图 | 第41-42页 |
| ·采样模块程序配置 | 第42-43页 |
| ·LCD显示软件设计 | 第43-46页 |
| ·FSMC概述 | 第44页 |
| ·液晶底层驱动程序 | 第44-45页 |
| ·显示子程序 | 第45-46页 |
| ·显示波形方式 | 第46页 |
| ·打印机软件设计 | 第46-48页 |
| ·打印底层驱动程序 | 第47页 |
| ·打印波形方式 | 第47-48页 |
| ·DC-DC反 激变换器控制方式 | 第48-54页 |
| ·PID控制算法 | 第48-51页 |
| ·PID参数整定 | 第51-52页 |
| ·PID模块程序流程图 | 第52-53页 |
| ·PID模块程序 | 第53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5 系统测试与现场应用 | 第55-61页 |
| ·实验波形 | 第55-57页 |
| ·开关管的驱动信号 | 第55页 |
| ·输出纹波 | 第55-56页 |
| ·脉冲放电波形 | 第56-57页 |
| ·现场应用 | 第57-60页 |
| ·测试环境 | 第57-58页 |
| ·测试情况对比 | 第58-59页 |
| ·测试波形 | 第59-60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6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·总结 | 第61页 |
| ·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| 附录 | 第66-70页 |
| 附录1 获得奖项 | 第66-67页 |
| 附录2 基于ARM的数字部分电路图 | 第67-68页 |
| 附录3 主电路部分原理图 | 第68-69页 |
| 附录4 本装置PCB图 | 第69-70页 |
| 附录5 本装置实物图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