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骨伤科论文--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论文

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10页
前言第10-11页
资料与方法第11-26页
 1. 临床资料第11-13页
   ·一般资料第11-13页
 2 诊断标准第13页
   ·中医诊断标准第13页
   ·西医诊断标准第13页
 3 纳入标准第13-14页
 4. 排除标准第14页
 5. 剔除、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第14-15页
   ·剔除标准第14页
   ·脱落标准第14页
   ·中止标准第14-15页
 6. 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·设计方案第15页
   ·研究地点第15页
   ·病例来源第15页
   ·随机方法及分组第15-16页
 7 治疗方案第16-21页
   ·中药热疗第16页
   ·电针第16页
   ·肌力训练第16-17页
   ·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手法第17-18页
   ·本体感觉训练第18-20页
   ·冷疗第20-21页
   ·护理调摄第21页
 8 疗效标准第21-25页
   ·疗效评价标准第21-24页
   ·疗效判断标准第24页
   ·不良反应指标第24-25页
   ·安全性评价第25页
   ·观测点与记录第25页
 9 临床疗效第25页
 10. 统计分析第25-26页
统计结果与分析第26-31页
 1 统计结果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·位移距离差值前后对比第26页
   ·位移角度差值前后对比第26-27页
   ·AOFAS踝-后足评分前后对比第27页
   ·Barthel指数评分表前后对比第27-28页
   ·疼痛VAS前后变化第28页
   ·踝关节活动度(背伸)前后变化第28页
   ·踝关节活动度(跖屈)前后变化第28-29页
   ·踝关节活动度(内翻)前后变化第29页
   ·踝关节活动度(外翻)前后变化第29-30页
 2. 临床疗效,第30-31页
   ·剔除病例第30页
   ·不良反应第30页
   ·随访结果第30-31页
分析与讨论第31-39页
 1. 中医学对踝关节僵硬的认识第31-32页
   ·中医病名第31页
   ·中医病因病机第31-32页
 2. 现代医学对踝关节僵硬的认识第32-33页
   ·解剖概要第32页
   ·踝关节的活动第32-33页
   ·踝关节僵硬的发生机制第33页
 3. 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手法作用分析第33-34页
 4 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僵硬康复中的作用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·本体感觉的概念第34页
   ·本体感受器的类型、分布第34-35页
   ·本体感觉的训练第35页
   ·本体感觉训练在骨伤康复中的作用第35-36页
   ·踝关节僵硬的本体感觉训练第36页
 5 试验结果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·对位移距离、位移角度差值前后变化的分析第36页
   ·对AOFAS评分前后变化的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·对Barthel指数评分前后变化的分析第37页
   ·对VAS评分前后变化的分析第37页
   ·对踝关节活动度前后变化的分析第37页
 6. 疗效分析第37-39页
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39-40页
结论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综述第44-49页
 参考文献第47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第50-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PET-CT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机制研究
下一篇:盆腔炎性疾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