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本文单词缩写 | 第10-14页 |
前言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3页 |
1 饲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其替代品 | 第15-16页 |
·抗生素的危害 | 第15页 |
·饲用抗生素的主要替代品 | 第15-16页 |
2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| 第16-20页 |
·抗菌肽的来源与分类 | 第16页 |
·抗菌肽生物学结构和功能 | 第16-17页 |
·抗菌肽免疫调节与屏障作用机制 | 第17-18页 |
·抗菌肽稳定性及其分子改良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抗菌肽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3 菌丝霉素研究进展 | 第20-23页 |
·菌丝霉素结构与功能 | 第20-21页 |
·菌丝霉素的分子改良 | 第21页 |
·菌丝霉素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,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1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3页 |
2 研究内容 | 第23页 |
3 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试验研究 | 第25-55页 |
试验一 重组菌丝霉素抗菌肽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 | 第25-34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25-30页 |
·材料 | 第25-28页 |
·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考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| 第29-30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不同培养基对重组毕赤酵母生长和细胞光密度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抗菌肽SDS-PAGE检测及体外抑菌效果 | 第31-32页 |
3 讨论 | 第32-34页 |
4 小结 | 第34页 |
试验二 重组菌丝霉素抗菌肽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| 第34-5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5-42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35页 |
·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| 第35页 |
·试验饲粮 | 第35-36页 |
·饲养管理 | 第36-37页 |
·样品收集与处理 | 第37页 |
·试验所需仪器和试剂 | 第37-38页 |
·试验所需仪器 | 第37页 |
·所需试剂 | 第37-38页 |
·考察指标与方法 | 第38-41页 |
·生产性能 | 第38页 |
·腹泻评分 | 第38页 |
·养分表观消化率 | 第38-39页 |
·肠道黏膜中消化酶活性及木糖吸收试验 | 第39页 |
·食糜中微生物菌群的数量 | 第39-40页 |
·肠道黏膜、血清免疫指标的测定 | 第40页 |
·肠道食糜pH值 | 第40页 |
·肠道切片 | 第40-41页 |
·消化和免疫器官指数 | 第41页 |
·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41-42页 |
2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9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的影响 | 第42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消化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血清和肠道免疫指标的影响 | 第44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木糖吸收试验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| 第45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中消化酶活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肠道食糜PH值的影响 | 第46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3 讨论 | 第49-54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免疫指标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| 第51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腹泻指数、肠道形态和食糜pH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·重组菌丝霉素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4 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全文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55-56页 |
1 全文结论 | 第55页 |
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