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诗歌中的自我形象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杜甫的自我形象概说 | 第9-24页 |
第一节 杜甫自我形象的特点 | 第9-12页 |
一、杜甫自我形象的多样性 | 第9-11页 |
二、杜甫自我形象的总体倾向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杜甫塑造自我形象的方式 | 第12-24页 |
一、直接描写 | 第13-14页 |
二、环境烘托 | 第14-15页 |
三、以“我”入诗 | 第15-16页 |
四、运用典故 | 第16-20页 |
五、托物自比 | 第20-24页 |
第二章 杜甫的自我形象分类 | 第24-54页 |
第一节 外在形象 | 第24-31页 |
一、潦倒的贫士 | 第24-27页 |
二、多病的老者 | 第27-31页 |
第二节 精神形象 | 第31-40页 |
一、清醒的饮者 | 第31-35页 |
二、懒拙的“隐士” | 第35-38页 |
三、疏放的狂士 | 第38-40页 |
第三节 社会形象 | 第40-46页 |
一、朝官形象 | 第40-42页 |
二、腐儒形象 | 第42-46页 |
第四节 家庭形象 | 第46-54页 |
一、忠贞深情的丈夫 | 第46-49页 |
二、平易慈祥的父亲 | 第49-52页 |
三、仁心宽厚的兄长 | 第52-54页 |
第三章 杜甫自我形象中体现出的诗歌风格 | 第54-70页 |
第一节 极富张力的美学风格 | 第54-57页 |
第二节 “沉郁顿挫”的诗歌风格 | 第57-70页 |
一、杜诗“沉郁顿挫”的内涵 | 第57-60页 |
二、杜甫自我形象对“沉郁顿挫”诗风的影响 | 第60-65页 |
三、“沉郁顿挫”的诗风对杜甫形象的凸显 | 第65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后记 | 第75-76页 |
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