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缩写词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6页 |
·植物类病变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6页 |
·植物类病变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·类病变突变体的发生机理 | 第11-15页 |
·类病变突变体基因的克隆 | 第15-16页 |
·光呼吸 | 第16-20页 |
·光呼吸概念 | 第16页 |
·光呼吸的代谢流程 | 第16-17页 |
·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| 第17-20页 |
·Fd-GOGAT的研究概况 | 第20-24页 |
·谷氨酰胺合成酶-谷氨酸合酶循环 | 第20-21页 |
·谷氨酸代谢 | 第21-23页 |
·Fd-GOGAT功能域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30页 |
·材料 | 第2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6-30页 |
·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30的形态特征及主要农艺性状 | 第26页 |
·净光合速率测定 | 第26页 |
·叶绿素含量测定 | 第26页 |
·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| 第26-27页 |
·水稻叶片总RNA提取 | 第27页 |
·Real-time PCR | 第27页 |
·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 | 第27页 |
·载体构建 | 第27-28页 |
·转基因阳性植株的鉴定 | 第28页 |
·Fd-GOGAT的表达模式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Fd-GOGAT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| 第29页 |
·spl30叶片细胞产生H_2O_2沉积反应检测 | 第29页 |
·丙二醛含量测定 | 第29页 |
·遮光处理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40页 |
·类病斑突变体spl30的表型观察、叶绿素含量测定和农艺性状比较 | 第30-31页 |
·spl30的净光合速率 | 第31-32页 |
·spl30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| 第32-33页 |
·候选基因的测序结果 | 第33页 |
·Fd-GOGAT的进化树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Fd-GOGAT基因的表达模式 | 第34-35页 |
·Fd-GOGAT基因的转基因验证 | 第35-36页 |
·Fd-GOGAT-GFP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| 第36页 |
·spl30类病斑突变体叶片的H_2O_2沉积 | 第36-37页 |
·丙二醛含量 | 第37-38页 |
·遮光处理实验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40-42页 |
·类病斑突变体spl30的表型特征 | 第40页 |
·spl30叶片发生早衰 | 第40页 |
·spl30类病斑表型来自Fd-GOGAT基因突变 | 第40-41页 |
·spl30类病斑产生是由于活性氧迸发 | 第41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56页 |
附录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