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大煤矿高应力回采巷道超长锚杆支护技术研究
| 致谢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高应力巷道围岩控制理论研究的发展 | 第11-13页 |
| ·高应力巷道支护技术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| 2 高应力煤巷变形破坏机理 | 第16-22页 |
| ·高应力的定义及其高应力巷道地质特性 | 第16-17页 |
| ·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| 第17-18页 |
| ·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 | 第18-19页 |
| ·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 | 第19-21页 |
| ·表层巷道围岩的破碎与自重垮冒 | 第20页 |
| ·浅层巷道围岩的应力扩容 | 第20-21页 |
| ·高应力条件下的长时流变性 | 第2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3 恒大煤矿锚杆受力检测 | 第22-39页 |
| ·矿井概况 | 第22-24页 |
| ·地理位置及井田范围 | 第22-23页 |
| ·井田构造 | 第23页 |
| ·煤层赋存情况 | 第23页 |
| ·4310工作面概况 | 第23-24页 |
| ·巷道原支护情况 | 第24-25页 |
| ·恒大煤矿4310工作面回采巷道深基点位移监测 | 第25-33页 |
| ·监测目的 | 第25页 |
| ·监测原理 | 第25-26页 |
| ·测点布置 | 第26-28页 |
| ·数据分析和结论 | 第28-33页 |
| ·恒大矿4310作面回采巷道锚杆受力监测 | 第33-38页 |
| ·概述 | 第33-34页 |
| ·测点布置 | 第34页 |
| ·数据分析和结论 | 第34-38页 |
| ·巷道支护稳定性分析 | 第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4 4310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方案设计 | 第39-57页 |
| ·4310工作面回采巷道破坏原因 | 第39-40页 |
| ·恒大矿回采巷道松动圈测试 | 第40-46页 |
| ·松动圈测试的作用 | 第40页 |
| ·松动圈测试的原理 | 第40-42页 |
| ·松动圈测试仪器及测点布置 | 第42-43页 |
| ·松动圈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·回采巷道支护方案设计 | 第46-56页 |
| ·锚杆支护机理 | 第46-48页 |
| ·锚杆设计原则 | 第48-49页 |
| ·锚杆设计方法 | 第49-50页 |
| ·支护方式的确定 | 第50页 |
| ·超长锚杆介绍 | 第50-51页 |
| ·超长锚杆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 | 第51-52页 |
| ·支护参数设计 | 第52-55页 |
| ·回采工作面两巷超长锚杆支护技术要求 | 第55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5 回采巷道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分析 | 第57-67页 |
| ·数值分析内容及方法 | 第57-58页 |
| ·数值分析内容 | 第57页 |
| ·数值分析方法 | 第57-58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58-66页 |
| ·数值模型的建立 | 第58-59页 |
| 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59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6 结论和展望 | 第67-68页 |
| ·结论 | 第67页 |
| ·展望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70-72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