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1-13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文献研究法 | 第13页 |
·比较分析法 | 第13-14页 |
·实证分析法 | 第14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·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4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4-15页 |
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| 第15-23页 |
·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法 | 第15页 |
·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| 第15-16页 |
·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 | 第16页 |
·基础理论 | 第16-18页 |
·波特的“钻石理论” | 第16-17页 |
·技术创新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8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8-2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·国内外研究评价 | 第21-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3. 国内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| 第23-36页 |
·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 | 第23-24页 |
·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| 第24-31页 |
·海洋生物医药业 | 第25-26页 |
·海洋电力业 | 第26-28页 |
·海水利用业 | 第28-29页 |
·海洋工程建筑业 | 第29-30页 |
·滨海旅游业 | 第30-31页 |
·国外主要沿海国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1-34页 |
·美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2-33页 |
·日本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3页 |
·英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3-34页 |
·澳大利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4. 基于钻石模型的国内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| 第36-46页 |
·生产要素比较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初级生产要素比较 | 第36-37页 |
·高级生产要素比较 | 第37-38页 |
·小结 | 第38页 |
·需求条件比较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市场规模比较 | 第39页 |
·国际市场需求比较 | 第39-40页 |
·小结 | 第40页 |
·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比较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比较 | 第40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页 |
·企业战略、结构和同业竞争比较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企业战略、同业竞争比较 | 第41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页 |
·政府因素比较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比较 | 第42-43页 |
·小结 | 第43页 |
·机会因素比较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技术突破比较 | 第43-44页 |
·科技转化率比较 | 第44页 |
·小结 | 第44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5. 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人才储备不足,高层次人才匮乏 | 第46-47页 |
·缺乏龙头企业,行业间低端竞争激烈 | 第47页 |
·管理体制不完善,政策法规不健全 | 第47-48页 |
·科技自主研发能力薄弱,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| 第48页 |
·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渠道 | 第48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6. 促进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50-54页 |
·注重培养海洋高科技人才,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| 第50页 |
·建设以海洋企业为主体、产学研结合的海洋技术创新平台 | 第50-51页 |
·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,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 | 第51-52页 |
·推动科技创新,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| 第52页 |
·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,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| 第52-53页 |
·增强国际合作,拓展海外市场 | 第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7.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4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