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林业基础科学论文--森林土壤学论文

丝栗栲林下土壤活性碳、可矿化碳含量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7页
1 引言第7-1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7-8页
   ·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第8-9页
   ·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研究第9-13页
   ·目前存在问题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·参考技术路线第15-17页
2. 研究方法第17-21页
   ·研究对象的选取第17页
   ·研究区域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域土壤、地质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气候条件第18页
   ·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内容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土壤样品的采集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测定和计算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20-21页
3 结果与分析第21-41页
   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变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第22页
   ·土壤可矿化碳含量的变化第22-25页
     ·土壤可矿化碳含量垂直变化第22-25页
     ·土壤可矿化碳含量的季节变化第25页
   ·土壤活性碳含量的变化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土壤活性碳含量垂直变化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土壤活性碳含量季节变化第26-28页
   ·土壤活性碳含量、可矿化碳含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第28-41页
     ·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特征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细菌数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真菌数量季节变化特征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全氮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降雨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第35页
     ·土壤活性碳含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通径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活性碳含量与影响因子相关系数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·影响因子对土壤活性碳含量的通径系数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·影响因子对活性碳含量的决定系数第37页
     ·土壤可矿化碳含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通径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·土壤可矿化碳含量与影响因子相关系数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影响因子对土壤可矿化碳含量的通径系数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影响因子对可矿化碳含量的决定系数第39-41页
4 讨论第41-45页
5 结论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1页
个人简介第51-53页
导师简介第53-55页
获得成果目录第55-57页
致谢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锈革菌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
下一篇:毛白杨与相思树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数学模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