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一、选题缘由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二、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三、关于李唐其人以及本文主题的研究思路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苏轼等人文人画思想的提出及对李唐绘画创作的影响 | 第14-24页 |
第一节 苏轼等人的文人画观 | 第14-18页 |
一、“士人画”概念的提出及其定位 | 第14-15页 |
二、以诗入画,以书入画 | 第15-16页 |
三、不以形似,推崇逸格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苏轼等人文人画思想的传播 | 第18-21页 |
一、文集的刊印和流通 | 第18-19页 |
二、社会文化的认可 | 第19-20页 |
三、在绘画领域的表现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苏轼等人文人画思想对李唐绘画创作的影响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宫廷画院绘画思想的文人化倾向以及对李唐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| 第24-37页 |
第一节 宫廷画院对画工“文人化”的要求 | 第24-27页 |
第二节 宫廷画院的绘画主张 | 第27-31页 |
一、《宣和画谱》著录画院画家的减少 | 第27-28页 |
二、《宣和画谱》著录画家的标准 | 第28-29页 |
三、《宣和画谱》对画家的评价 | 第29-31页 |
第三节 宫廷画院对文人画家的重视 | 第31-33页 |
第四节 画院经历对李唐创作的影响 | 第33-37页 |
第三章 南渡经历对李唐绘画思想转变的影响 | 第37-45页 |
第一节 南渡时期李唐的经历 | 第37-40页 |
第二节 李唐绘画思想的转变 | 第40-45页 |
一、在绘画技法上的表现 | 第40-41页 |
二、在画面构图上的表现 | 第41-42页 |
三、在表现题材上的表现 | 第42-45页 |
第四章 李唐山水画风格转变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| 第45-50页 |
第一节 李唐山水画风格转变的意义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李唐画风转变对南宋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第三节 李唐画风转变对后世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附录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