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画写生的写意性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绪论 | 第12-16页 |
一 选题原因 | 第12-13页 |
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三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油画写生与写意溯源 | 第16-25页 |
第一节 广义的写意性 | 第16-21页 |
一 写意溯源 | 第16-17页 |
二 写意主义 | 第17页 |
三 油画中的写意性 | 第17-21页 |
第二节 油画写生概述 | 第21-25页 |
一 写生溯源 | 第21-23页 |
二 油画写生的特征与价值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绘画写意性的内涵 | 第25-42页 |
第一节 中西画论的对比与差异 | 第25-31页 |
一 东方写意之纯美 | 第25-27页 |
二 西方写意之灿烂 | 第27-31页 |
第二节 油画创作原理中的写意要素 | 第31-37页 |
一 油画创作原理的重要性 | 第31-32页 |
二 写意油画要素 | 第32-35页 |
三 守法与变法 | 第35-37页 |
第三节 油画艺术的写意传统 | 第37-40页 |
一 因实而意 | 第37-38页 |
二 油画写意性存在的必然性 | 第38-39页 |
三 写意油画的审美性 | 第39-40页 |
第四节 写生与写意的辩证关系 | 第40-42页 |
一 写生对于写意的价值 | 第40页 |
二 写意在写生中的具体表现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油画写生与写意性的交融 | 第42-52页 |
第一节 写生中的观察方法 | 第42-45页 |
一 观察方法的内涵 | 第43-44页 |
二 观察方法对艺术表达的重要性 | 第44-45页 |
第二节 写生艺术手段的写意性 | 第45-52页 |
一 构图 | 第45-47页 |
二 透视 | 第47页 |
三 比例 | 第47-48页 |
四 结构 | 第48页 |
五 明暗 | 第48页 |
六 色彩 | 第48-49页 |
七 线条 | 第49-50页 |
八 笔触 | 第50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