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3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三、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极端主义犯罪概述 | 第13-31页 |
第一节 极端主义与极端主义犯罪 | 第13-19页 |
一、极端主义的概念问题 | 第13-17页 |
二、极端主义犯罪的厘定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极端主义犯罪的几种常见类型 | 第19-31页 |
一、宗教极端主义犯罪 | 第20-25页 |
二、政治极端主义犯罪 | 第25-26页 |
三、民族极端主义犯罪 | 第26-27页 |
四、种族极端主义犯罪 | 第27-28页 |
五、文化极端主义犯罪 | 第28-30页 |
六、生态极端主义犯罪 | 第30-31页 |
第二章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现状及立法情况 | 第31-49页 |
第一节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| 第31-43页 |
一、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现实特点 | 第31-38页 |
二、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成因分析 | 第38-43页 |
第二节 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9页 |
一、我国关于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规定 | 第43-45页 |
二、我国关于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规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45-49页 |
第三章 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关系 | 第49-64页 |
第一节 恐怖主义与恐怖主义犯罪 | 第49-56页 |
一、恐怖主义的理解 | 第49-52页 |
二、恐怖主义犯罪问题 | 第52-56页 |
第二节 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关系 | 第56-64页 |
一、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的区别 | 第56-58页 |
二、极端主义犯罪和恐怖主义犯罪的关系 | 第58-60页 |
三、厘清极端主义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关系的意义价值 | 第60-64页 |
第四章 极端主义犯罪刑法规制的完善 | 第64-83页 |
第一节 国际公约中对于极端主义犯罪的规定 | 第64-66页 |
一、《打击恐怖主义、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》 | 第64-65页 |
二、《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》 | 第65页 |
三、《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》 | 第65-66页 |
第二节 域外国家及地区对于极端主义犯罪的立法规制 | 第66-72页 |
一、对于极端主义犯罪进行部分性立法规制 | 第66-70页 |
二、对于极端主义犯罪进行系统性立法规制 | 第70-72页 |
第三节 关于完善极端主义犯罪刑法规定的建议 | 第72-76页 |
一、拟增加“极端主义活动罪” | 第73-74页 |
二、拟增加“组织、领导、参加极端主义组织罪” | 第74-75页 |
三、拟增加“帮助极端主义活动罪” | 第75页 |
四、拟增加“煽动极端主义活动罪” | 第75页 |
五、删除组织、利用会道门、邪教组织、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 | 第75-76页 |
第四节 极端主义犯罪刑法规制当中还应注意的问题 | 第76-83页 |
一、“黑社会犯罪”是否属于极端主义犯罪 | 第76-77页 |
二、极端主义犯罪与其他犯罪竞合问题的解决 | 第77-80页 |
三、正确处理打击极端主义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 | 第80-83页 |
结语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