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·选题依据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| ·文献综述: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1页 |
| ·文献资料法 | 第11页 |
| ·实地调研法 | 第11页 |
| ·图文互证法 | 第11页 |
| ·本研究创新点 | 第11-14页 |
| 2 从历史源头看中西剪纸艺术的价值取向差异 | 第14-28页 |
| ·中国民间剪纸的起源和发展 | 第14-21页 |
| ·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源流 | 第14-16页 |
| ·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6-19页 |
| ·剪纸在新时期的发展与转型 | 第19-21页 |
| ·西方剪纸艺术发展 | 第21-25页 |
| ·西方剪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| 第21-22页 |
| ·当今现代剪纸艺术的再创造 | 第22-25页 |
| ·从中西剪纸艺术史对比中看中国传统剪纸的文化心理局限性 | 第25-28页 |
| ·中国传统剪纸创作的文化心理成因 | 第25-26页 |
| 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解读 | 第26-28页 |
| 3 中西剪纸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反映的艺术思维差异 | 第28-44页 |
| ·中西文化心理的基本差异 | 第28-30页 |
| ·跨文化心理学对东西方人思维与认知差异分析 | 第28页 |
| ·自我构念理论对中西文化心理差异的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·中西剪纸题材差异及文化心理成因 | 第30-37页 |
| ·中国传统剪纸的题材 | 第30-32页 |
| ·英、法、德国传统剪纸的题材 | 第32-34页 |
| ·从文化心理差异的角度看东西方剪纸题材的不同 | 第34-37页 |
| ·中西剪纸构图、造型、纹样差异及文化心理成因 | 第37-44页 |
| ·中国传统剪纸的构图与造型特点 | 第37-38页 |
| ·中国传统剪纸的纹样特征 | 第38-40页 |
| ·西方剪纸的艺术特征 | 第40-41页 |
| ·从文化心理差异的角度理解东西方剪纸构图与造型的不同 | 第41-44页 |
| 4 个案分析 | 第44-60页 |
| ·“剪花娘子”库淑兰与剪纸艺术大师马蒂斯之艺术思维的异同分析 | 第44-54页 |
| ·二者艺术创作体现的内在生命体验差异 | 第44-47页 |
| ·二者色彩与构图的表层相似与深层“不似” | 第47-53页 |
| ·二者作品表现上的相似与艺术创作取径的深层差异 | 第53-54页 |
| ·从华裔剪纸艺术家李宝怡的剪纸创作看中国剪纸创作的未来 | 第54-60页 |
| ·李宝怡创作背景 | 第54-55页 |
| ·李宝怡剪纸作品的创新性分析 | 第55-60页 |
| 5 设计实践 | 第60-74页 |
| ·灵感来源 | 第60-61页 |
| ·设计过程 | 第61-67页 |
| ·《Skyscraper摩天大厦》 | 第61-62页 |
| ·《Connection联结》 | 第62-63页 |
| ·《Blood Capillary街道与毛细血管》 | 第63-64页 |
| ·《Chasing追寻》 | 第64-65页 |
| ·《Climber攀爬者》 | 第65-66页 |
| ·《The Old Factory1、2、3(旧厂房 1、2、3)》 | 第66-67页 |
| ·设计成果 | 第67-74页 |
| 6 结论 | 第74-76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74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不足 | 第74-7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|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| 第80-82页 |
| 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