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7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20-30页 |
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 | 第20-23页 |
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涵义 | 第20-21页 |
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 | 第21-23页 |
·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处理好的关系 | 第23-26页 |
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之间的关系 | 第23页 |
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 | 第23-24页 |
·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| 第24-25页 |
·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扩大土地生产规模之间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·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关系 | 第26页 |
·规模经济 | 第26-27页 |
·劳动力流动理论 | 第27页 |
·交易费用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间接定价理论 | 第28页 |
·专业化分工理论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陈仓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| 第30-43页 |
·陈仓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| 第30-32页 |
·陈仓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| 第32-40页 |
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| 第32-37页 |
·多种经营组织模式并存 | 第37-40页 |
·陈仓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所面临的问题 | 第40-43页 |
·土地流转困难 | 第40-41页 |
·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| 第41-42页 |
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缺乏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陈仓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SWOT分析 | 第43-50页 |
·陈仓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身优势 | 第43-44页 |
·自然资源与区位交通优势 | 第43页 |
·区内农业发展基础优势 | 第43-44页 |
·农产品品牌优势 | 第44页 |
·陈仓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劣势 | 第44-45页 |
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 | 第44页 |
·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| 第44-45页 |
·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| 第45页 |
·陈仓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拥有的机遇 | 第45-46页 |
·新的农业科技教育革命 | 第45-46页 |
·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| 第46页 |
·相关政策支持 | 第46页 |
·陈仓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遇到的威胁 | 第46-47页 |
·区域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| 第46-47页 |
·第一产业投入不足 | 第47页 |
·陈仓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SWOT分析矩阵 | 第47-50页 |
第五章 陈仓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路径 | 第50-58页 |
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总体思路 | 第50-51页 |
·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满足培育要求 | 第50页 |
·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与退出机制提高培育质量 | 第50-51页 |
·改善政府扶持方式提升培育效率 | 第51页 |
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目标 | 第51-52页 |
·陈仓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进入机制 | 第52-53页 |
·重点培育粮食生产部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| 第52-53页 |
·重点培育发展家庭农场 | 第53页 |
·外部引进人才 | 第53页 |
·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路径 | 第53-57页 |
·专业大户的培育路径 | 第53-54页 |
·家庭农场的培育路径 | 第54-55页 |
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路径 | 第55-56页 |
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路径 | 第56-57页 |
·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退出机制 | 第57-58页 |
第六章 陈仓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外部环境体系建设 | 第58-63页 |
·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| 第58-59页 |
·推进土地确权相关事宜 | 第58页 |
·规范土地流转交易市场 | 第58页 |
·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| 第58-59页 |
·创新土地流转方式,完善土地流转合同 | 第59页 |
·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| 第59-60页 |
·创新贷款抵押品种 | 第59页 |
·建立信用档案 | 第59-60页 |
·推进并改善农业保险服务 | 第60页 |
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| 第60-61页 |
·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培训体系 | 第60-61页 |
·加大对职业农民培训的资金扶持力度 | 第61页 |
·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| 第61-63页 |
·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水平 | 第61-62页 |
·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