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

小说《竹秆》的叙事策略分析

致谢第1-4页
中文摘要第4-5页
阿拉伯语摘要第5-7页
前言第7-11页
 一、研究概况第7-9页
  1, 对作家与作品的研究现状第7-8页
  2, 对理论的研究现状第8-9页
 二、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1, 理论意义第9页
  2, 现实意义第9-10页
 三、章节介绍第10-11页
第一章 叙述者的叙事策略第11-17页
 第一节、《竹秆》的真实作者、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第11-13页
 第二节、《竹秆》的第一人称可靠性叙述第13-15页
 第三节、《竹秆》与阿拉伯“80后”作家作品第15-17页
第二章 文本的叙事策略第17-25页
 第一节、《竹秆》文本组织的叙事策略第17-21页
  一、章节间的悬念第18-20页
  二、情节上的巧合第20-21页
 第二节、《竹秆》文本话语的叙事策略第21-25页
  一、直接引语的运用第21-23页
  二、意识流的运用第23-25页
第三章 主题建构的叙事策略第25-34页
 第一节、身份重构:混血儿伊萨的自我叙事第25-27页
 第二节、漂泊之身:海湾劳工的边缘叙事第27-29页
 第三节、国族身份:无国籍者的身份叙事第29-32页
 第四节、冲突与调和:叙事主题中的人文关怀第32-34页
结语第34-35页
参考文献第35-39页
附录一:小说《竹秆》部分译文第39-42页
附录二:与小说《竹秆》作者萨乌德·桑欧西先生的访谈记录第42-45页
附录三:《竹秆》作者与采访者的合照以及向笔者赠书的寄语第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持矛的女吉诃德--试论《诺桑觉寺》的创作动机
下一篇:冲突、抵御和毁灭--从焦虑与自我防御视角解读《向北迁徙的季节》中主人公的人生悲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