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像与信仰--祖先信仰习俗中的潍坊家堂图像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5页 |
一 选题缘由 | 第9-10页 |
二 论文的基本概念 | 第10-11页 |
三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四 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祖先信仰与家堂图像构建 | 第15-51页 |
第一节 家堂与家堂图像 | 第15-18页 |
一 潍坊家堂的传承 | 第15-17页 |
二 移民文化与家堂图像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家堂图像的观念基础与社会生态 | 第18-24页 |
一 潍坊民间的祖先信仰 | 第18-21页 |
二 潍坊家堂与祖先信仰 | 第21-22页 |
三 家堂图像的构建 | 第22-24页 |
第三节 家堂图像形式分析 | 第24-50页 |
一 家堂图像形式流变 | 第24-30页 |
二 家堂图像形式分析 | 第30-50页 |
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二章 家堂图像与祖先信仰实践 | 第51-68页 |
第一节 家堂图像与祭祖仪式 | 第51-52页 |
第二节 请家堂仪式考察 | 第52-62页 |
一 请家堂 | 第52-58页 |
二 祭家堂 | 第58-59页 |
三 守家堂 | 第59-60页 |
四 送家堂 | 第60-61页 |
五 祭祖仪式的禁忌 | 第61-62页 |
第三节 家堂图像在仪式中的意义 | 第62-67页 |
一 祖先的化身 | 第62-63页 |
二 神圣空间的营造 | 第63-65页 |
三 诉求的寄主 | 第65-67页 |
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二章 家堂图像的社会文化功能 | 第68-82页 |
第一节 社会角色和身份认同 | 第68-71页 |
一 确认个人身份和地位 | 第68-70页 |
二 协和家族人伦秩序 | 第70-71页 |
第二节 伦理道德教化 | 第71-78页 |
一 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| 第71-74页 |
二 家族伦理道德维护 | 第74-76页 |
三 家族文化与乡土秩序 | 第76-78页 |
第三节 功利意愿的文化表达 | 第78-81页 |
一 意愿与需要 | 第78-80页 |
二 功利意愿的审美表达 | 第80-81页 |
小结 | 第81-82页 |
结语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插图目录 | 第87-89页 |
附录一 | 第89-94页 |
附录二 | 第94-103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 | 第103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