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蜡染艺术在中式袍衫中的应用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·课题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| ·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| ·课题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| 第二章 传统蜡染艺术概述 | 第14-19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概念 | 第14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历史 | 第14-15页 |
| ·我国蜡染艺术的类型 | 第15-19页 |
| ·贵州蜡染 | 第15-16页 |
| ·云南蜡染 | 第16-17页 |
| ·湖南蜡染 | 第17页 |
| ·四川蜡染 | 第17-18页 |
| ·海南蜡染 | 第18页 |
| ·广西蜡染 | 第18-19页 |
| 第三章 传统蜡染艺术的图案特点 | 第19-32页 |
| ·传统蜡染图案题材 | 第19-23页 |
| ·自然形象题材 | 第19-20页 |
| ·社会物象题材 | 第20-22页 |
| ·符号 | 第22-23页 |
| ·传统蜡染图案内涵 | 第23-25页 |
| ·祖先崇拜 | 第23页 |
| ·生殖崇拜 | 第23-24页 |
| ·祈福纳祥 | 第24-25页 |
| ·传统蜡染图案造型 | 第25-26页 |
| ·具象图案 | 第25-26页 |
| ·抽象几何图案 | 第26页 |
| ·传统蜡染图案构成形式 | 第26-29页 |
| ·适合纹样 | 第26-28页 |
| ·连续纹样 | 第28-29页 |
| ·图案色彩 | 第29页 |
| ·传统蜡染图案创新方法 | 第29-32页 |
| ·提炼简化法 | 第29-30页 |
| ·解构重组法 | 第30页 |
| ·色彩丰富法 | 第30-32页 |
| 第四章 传统蜡染艺术的工艺特点 | 第32-43页 |
| ·传统蜡染工艺的材料、工具 | 第32-34页 |
| ·材料 | 第32-33页 |
| ·工具 | 第33-34页 |
| ·传统蜡染工艺流程 | 第34-35页 |
| ·染前处理 | 第34页 |
| ·融蜡 | 第34-35页 |
| ·绘蜡 | 第35页 |
| ·染色 | 第35页 |
| ·褪蜡 | 第35页 |
| ·传统蜡染工艺的特点 | 第35-36页 |
| ·工艺流程的经典性 | 第35-36页 |
| ·工艺技法的单一性 | 第36页 |
| ·传统蜡染工艺技法的扩充 | 第36-43页 |
| ·上蜡技法的扩充 | 第36-40页 |
| ·裂蜡技法的扩充 | 第40-42页 |
| ·多元技法的审美特点 | 第42-43页 |
| 第五章 传统蜡染艺术在中式袍衫中的应用 | 第43-55页 |
| ·中式袍衫概述 | 第43-48页 |
| ·中式袍衫概念 | 第43-44页 |
| ·中式袍衫特点 | 第44-47页 |
| ·中式袍衫分类 | 第47-48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在中式袍衫中的应用原则 | 第48-49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应用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原则 | 第48页 |
| ·中式元素应用的适度性原则 | 第48-49页 |
| ·服装整体的审美性原则 | 第49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在中式袍衫中的表现形式 | 第49-50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以点状图案表现 | 第49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以线状图案表现 | 第49-50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以面状图案表现 | 第50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在中式袍衫中的应用方法 | 第50-52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的整体应用 | 第50-51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的局部应用 | 第51-52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在中式袍衫中的应用方式 | 第52-55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的直接应用 | 第52-53页 |
| ·传统蜡染艺术的间接应用 | 第53-55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| ·结论 | 第55-56页 |
| ·展望 | 第56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| 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