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3页 |
1 前言 | 第13-22页 |
·概述 | 第13-15页 |
·配位化学 | 第13-14页 |
·氢键 | 第13-14页 |
·π-π堆积作用 | 第14页 |
·晶体工程研究进展 | 第14页 |
·配位化学中的自组装化学 | 第14-15页 |
·配位聚合物 | 第15-19页 |
·配位聚合物化学 | 第15-16页 |
·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生长 | 第16-17页 |
·作用方式 | 第16页 |
·单晶培养的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影响配位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因素 | 第17-19页 |
·配体的影响 | 第18页 |
·金属离子的影响 | 第18页 |
·其他影响因素 | 第18-19页 |
·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应用 | 第19页 |
·催化剂 | 第19页 |
·发光材料 | 第19页 |
·气体储存 | 第19页 |
·羧酸类有机配体配合物 | 第19-20页 |
·含氮类金属有机配合物 | 第20页 |
·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22-24页 |
·化学药品、试剂和实验设备 | 第22-23页 |
·化学药品、试剂 | 第22-23页 |
·主要实验设备 | 第23页 |
·合成方法 | 第23页 |
·主要测试仪器及分析方法 | 第23-24页 |
3 4,5-二氰基咪唑构筑的系列双金属配合物 | 第24-4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5-37页 |
·配合物的合成 | 第25-27页 |
·配合物{[Na_(1/6)Cd(dci)_2(H_2O)_2]·Cl_(1/6)}_n(1)的合成 | 第25页 |
·配合物{[Na_(1/6)Cd(dci)_2(H_2O)_2]·Br_(1/6)}_n(2)的合成 | 第25-26页 |
·配合物{[Na_(1/6)Cd(dci)_2(H_2O)_2]·I_(1/6)}_n(3)的合成 | 第26页 |
·配合物{[K_(1/6)Cd(dci)_2(H_2O)_2]·Cl_(1/6)}_n(4)的合成 | 第26页 |
·配合物{[K_(1/6)Cd(dci)_2(H_2O)_2]·Br_(1/6)}_n(5)的合成 | 第26页 |
·配合物{[K_(1/6)Cd(dci)_2(H_2O)_2]·I_(1/6)}_n(6)的合成 | 第26-27页 |
·配合物{[Rb_(1/6)Cd(dci)_2(H_2O)_2]·Cl_(1/6)}_n(7)的合成 | 第27页 |
·配合物{[Rb_(1/6)Cd(dci)_2(H_2O)_2]·Br_(1/6)}_n(8)的合成 | 第27页 |
·配合物{[Rb_(1/6)Cd(dci)_2(H_2O)_2]·I_(1/6)}_n(9)的合成 | 第27页 |
·晶体学参数 | 第27-37页 |
·配合物 1-9 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{[K_(1/6)Cd(dci)_2(H_2O)_2]·Br_(1/6)}_n(5) | 第37-40页 |
·配合物 1-9 的固态荧光性质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-42页 |
4 含氮杂环芳香酸构筑的金属有机配合物 | 第42-6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2-44页 |
·配合物{[Cu_(1/2)(tapipa)(bida)3/2(H2O)]·H2O}_n(10)的合成 | 第42页 |
·配合物{[Co_(1/2)(tapipa)(bimbp)1.5(H2O)]·H2O}_n(11)的合成 | 第42-43页 |
·配合物{[La(tapipa)(bibp)·(H_2O)2]·H_2O}_n(12)的合成 | 第43页 |
·配合物{[La(tapipa)(H_2O)_4(OH)]·3H_2O}_n(13)的合成 | 第43页 |
·配合物[Cu_(1/2)(opt)]_n(14)的合成 | 第43-44页 |
·配合物[Ni_(1/2)(H_2O)(opt)]_n(15)的合成 | 第44页 |
·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 | 第44-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65页 |
·配合物 10-15 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50-60页 |
·配合物{[Cu_(1/2)(tapipa)(bida)_(3/2)(H_2O)]·H_2O}_n(10)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配合物{[Co_(1/2)(tapipa)(bimbp)_(1.5)(H_2O)]·H_2O}_n(11)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配合物{[La(tapipa)(bibp)·(H_2O)2]·H_2O}_n(12)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配合物{[La(tapipa)(H_2O)4(OH)]·3H_2O}_n(13)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配合物[Cu_(1/2)(opt)]_n(14)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配合物[Ni_(1/2)(H_2O)(opt)]_n(15)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配合物 12-15 的热稳定分析 | 第60-63页 |
·配合物{[La(tapipa)(bibp)·(H_2O)2]·H_2O}_n(12)的热稳定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配合物{[La(tapipa)(H_2O)4(OH)]·3H_2O}_n(13)的热稳定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配合物[Cu_(1/2)(opt)]_n(14)的热稳定分析 | 第62页 |
·配合物[Ni_(1/2)(H_2O)(opt)]_n(15)的热稳定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配合物 12-15 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3-65页 |
·配合物{[La(tapipa)(bibp)·(H_2O)2]·H_2O}_n(12)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配合物{[La(tapipa)(H_2O)4(OH)]·3H_2O}_n(13)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配合物[Cu_(1/2)(opt)]_n(14)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5页 |
·配合物[Ni_(1/2)(H_2O)(opt)]_n(15)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5页 |
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5 芳香多羧酸构筑的两个金属配合物 | 第66-8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6-67页 |
·配合物[Ni_3(qptca)_2(H_2O)_3]_n(16)的合成 | 第66页 |
·配合物{[Co1.5(qptca)(H_2O)_2(OH)]·H_2O}_n(17)的合成 | 第66-67页 |
·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 | 第67-7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0-81页 |
·配合物[Ni_3(qptca)_2(H_2O)_3]_n(16)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70-73页 |
·配合物{[Co1.5(qptca)(H_2O)_2(OH)]·H_2O}_n(17)的单晶结构分析 | 第73-75页 |
·配合物的粉末衍射分析(PXRD) | 第75-76页 |
·配合物[Ni_3(qptca)_2(H_2O)3]_n(16)粉末衍射分析 | 第75-76页 |
·配合物{[Co1.5(qptca)(H_2O)2(OH)]·H_2O}_n(17)粉末衍射分析 | 第76页 |
·配合物 16 和 17 的热稳定性分析 | 第76-78页 |
·配合物[Ni_3(qptca)_2(H_2O)3]_n(16)的热稳定性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配合物{[Co1.5(qptca)(H_2O)_2(OH)]·H_2O}_n(17)的热稳定性分析 | 第77-78页 |
·配合物 16 和 17 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配合物[Ni_3(qptca)_2(H_2O)_3]_n(16)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78页 |
·配合物{[Co1.5(qptca)(H_2O)_2(OH)]·H_2O}_n(17)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配合物 16 和 17 的磁性分析 | 第79-81页 |
·配合物[Ni_3(qptca)_2(H_2O)3]_n(16)的磁性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配合物{[Co_(1.5)(qptca)(H_2O)_2(OH)]·H_2O}_n(17)的磁性分析 | 第80-81页 |
·小结 | 第81-82页 |
6 结论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1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