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中高石梯~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热液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11页 |
·热液及热液作用概念 | 第7-8页 |
·热液作用形成条件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·热液白云岩储层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热液白云岩储层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·论文的理论依据、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·白云岩岩石学特征研究 | 第11页 |
·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热液作用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模式研究 | 第12页 |
·热液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| 第12页 |
·主要工作量 | 第12-13页 |
·取得的主要成果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研究区地质条件 | 第15-26页 |
·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区位置 | 第15-16页 |
·构造演化特征 | 第16-17页 |
·地层划分 | 第17-26页 |
·地层特征 | 第19页 |
·地层对比 | 第19-26页 |
第3章 热液作用的岩石学证据 | 第26-37页 |
·方铅矿和闪锌矿 | 第26-30页 |
·鞍状白云石 | 第30-35页 |
·热液伴生矿物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热液作用的地球化学证据 | 第37-49页 |
·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| 第37-40页 |
·应用原理 | 第37页 |
·灯影组C、O稳定同位素分析 | 第37-40页 |
·锶稳定同位素特征 | 第40-43页 |
·应用原理 | 第40-43页 |
·灯影组Sr稳定同位素分析 | 第43页 |
·微量元素特征 | 第43-45页 |
·应用原理 | 第43页 |
·灯影组微量元素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稀土元素特征 | 第45-47页 |
·应用原理 | 第45-46页 |
·灯影组稀土元素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均一化温度与盐度特征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热液作用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模式 | 第49-56页 |
·热液作用的形成条件 | 第49-54页 |
·拉张性的大地构造背景 | 第49-52页 |
·热液储库 | 第52-53页 |
·盖层 | 第53-54页 |
·热液白云石化模式 | 第54-56页 |
第6章 热液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演化 | 第56-69页 |
·热液白云岩储层特征 | 第56-62页 |
·灯影组岩石类型 | 第56-58页 |
·热液作用改造的储集空间类型 | 第58-62页 |
·热液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演化 | 第62-69页 |
·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| 第62-65页 |
·储层的形成与演化 | 第65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