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规划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0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与实践 | 第13-26页 |
·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·历史文化名镇 | 第13-14页 |
·永陵镇 | 第14页 |
·相关理论 | 第14-18页 |
·点轴开发理论 | 第14-15页 |
·有机更新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新城镇运动理论 | 第16-17页 |
·风格性修复理论 | 第17页 |
·传统古镇保护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8-24页 |
·国外历史城镇保护与规划 | 第18-22页 |
·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规划 | 第22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3 永陵历史文化名镇综合分析 | 第26-57页 |
·永陵镇概况 | 第26-29页 |
·区位规模 | 第26页 |
·城镇人口 | 第26-27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27-28页 |
·社会经济 | 第28页 |
·城镇史迹 | 第28-29页 |
·永陵镇特色 | 第29-37页 |
·历史遗迹 | 第29-34页 |
·传统文化 | 第34-37页 |
·永陵镇保护与建设现状 | 第37-51页 |
·总体布局 | 第37-41页 |
·公共空间 | 第41-45页 |
·标志物与建筑物 | 第45-49页 |
·自然环境 | 第49-51页 |
·永陵历史文化名镇价值评析 | 第51-53页 |
·历史价值 | 第51-52页 |
·实体价值 | 第52-53页 |
·社会价值 | 第53页 |
·永陵镇保护与规划存在问题 | 第53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4 永陵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规划研究 | 第57-97页 |
·永陵镇保护与规划的理念 | 第57-59页 |
·慢节奏 | 第57页 |
·古风韵 | 第57-58页 |
·崇自然 | 第58-59页 |
·永陵镇保护与规划的原则 | 第59-60页 |
·原真性 | 第59页 |
·唯一性 | 第59-60页 |
·舒适性 | 第60页 |
·经济性 | 第60页 |
·按城建镇 | 第60页 |
·永陵镇历史特色的保护沿承 | 第60-74页 |
·强化保护区域层次性 | 第61-62页 |
·塑造良好镇域天际线 | 第62-63页 |
·重点保护区域的保护 | 第63-69页 |
·建筑形态的分类整治 | 第69-71页 |
·生态环境要素的控制 | 第71-73页 |
·传统文化的动态传承 | 第73-74页 |
·永陵镇中心区的特色性规划 | 第74-90页 |
·总体空间布局的构建 | 第74-80页 |
·公共空间形态的延续 | 第80-87页 |
·特色建筑符号的引用 | 第87页 |
·多样独特景观的强化 | 第87-88页 |
·基础设施的有序更新 | 第88-90页 |
·永陵镇保护与规划对策 | 第90-96页 |
·完善规划保护体系 | 第90-91页 |
·建立特色产业支撑 | 第91-93页 |
·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| 第93-95页 |
·打造宜游宜居胜地 | 第95-9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6-97页 |
结论 | 第97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1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-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