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--以《非诚勿扰》为例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1、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 | 第17-19页 |
·大众传媒的概念和类型 | 第17页 |
·价值观的概念与特点 | 第17-18页 |
·《非诚勿扰》的节目概述 | 第18-19页 |
·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理论 | 第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文献资料法 | 第19页 |
·个案分析法 | 第19-21页 |
2、大众传播媒介价值传播与学生价值观 | 第21-25页 |
·大众传播媒介价值体现 | 第21-23页 |
·传统价值观体现 | 第21页 |
·新晋价值观体现 | 第21-22页 |
·价值观体现的缺乏 | 第22页 |
·价值观重构 | 第22-23页 |
·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| 第23-25页 |
·模糊化的恋爱观 | 第23页 |
·价值取向功利化 | 第23页 |
·缺乏目标,人生观缺失 | 第23-24页 |
·就业观偏激,择业态度消极 | 第24-25页 |
3、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| 第25-33页 |
·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影响 | 第25-28页 |
·婚恋观:突破传统禁锢改变交往模式 | 第25-26页 |
·人生观:个体本位求真务实 | 第26页 |
·择业观上:凸显自立意识,提高自主选择能力 | 第26-27页 |
·社会价值观:发挥个性,展现自我 | 第27-28页 |
·正面影响的成因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传播内容契合人们需求 | 第28-29页 |
·成功案例树立典范,榜样力量影响受众 | 第29页 |
·《非诚勿扰》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价值观低俗化倾向 | 第29-30页 |
·实用主义张扬一时 | 第30页 |
·享乐主义大行其道 | 第30-31页 |
·负面影响的成因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大众传播媒介一味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 | 第31页 |
·大学生辨别能力有限,媒介从业者对职业道德忽视 | 第31-33页 |
4、大众传媒时代对大学生价值构建的建议 | 第33-41页 |
·政府方面 | 第33-35页 |
·规范媒介行为,净化文化市场 | 第33-34页 |
·事先完善立法,事后加强管理 | 第34-35页 |
·媒介方面 | 第35-37页 |
·把握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导向 | 第35页 |
·强化媒体责任传递正面能量 | 第35-36页 |
·提高媒介素养发挥引领作用 | 第36-37页 |
·学校方面 | 第37-41页 |
·借力大众传媒弘扬正确价值观 | 第37页 |
·净化与利用校园媒介环境拓宽教育领域 | 第37-39页 |
·鼓励学生实践践行核心价值观 | 第39页 |
·加强思政教育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