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浏阳溪湖国际慢城规划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12-17页 |
·经济全球化进程及影响 | 第12-13页 |
·经济全球化进程 | 第12页 |
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·城市化进程的挑战与策略 | 第13-16页 |
·城市化进程的挑战 | 第13-14页 |
·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| 第14-15页 |
·推进美丽中国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| 第15-16页 |
·慢食运动的出现 | 第16-17页 |
2 慢城的概念 | 第17-19页 |
·慢城的起源 | 第17页 |
·慢城的定义 | 第17-18页 |
·慢城的哲学内涵及特点 | 第18-19页 |
3 国内外慢城运动发展历程和现状 | 第19-22页 |
·国外慢城运动的发展状态 | 第19-21页 |
·英国勒德罗--一座百年国际慢城 | 第19页 |
·意大利奥维托--世界上第一个慢城 | 第19-20页 |
·德国玛瑞尼村--世界上最小的慢城 | 第20页 |
·韩国潭阳三支川村--亚洲第一个慢城村 | 第20-21页 |
·中国慢城运动发展历程和现状 | 第21-22页 |
4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5 研究思路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中国慢城运动可行性分析 | 第24-32页 |
1 中国首个国际慢城 | 第24-28页 |
·“桠溪生态之旅”简介 | 第24-26页 |
·“生态之旅”的特点 | 第26-28页 |
·区域建设与慢城标准的吻合 | 第26-27页 |
·经济建设与慢城理念的吻合 | 第27页 |
·文化保护与慢城思路的吻合 | 第27-28页 |
2 慢城模式在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研究 | 第28-32页 |
·慢城模式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 | 第28-31页 |
·推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| 第28-29页 |
·保护自然人文环境 | 第29页 |
·解决部分现存社会问题 | 第29-30页 |
·满足不同群体的幸福感 | 第30页 |
·指导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思路 | 第30-31页 |
·慢城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 | 第31-32页 |
·符合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 | 第31页 |
·符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 | 第31页 |
·中国“慢”哲学的理论基础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中国浏阳溪湖国际慢城概念规划 | 第32-70页 |
1 项目基础分析 | 第32-36页 |
·项目背景 | 第32页 |
·项目区位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项目SWOT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优势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劣势分析 | 第34页 |
·机遇 | 第34-35页 |
·挑战 | 第35-36页 |
2 项目市场分析和定位 | 第36-37页 |
·市场分析 | 第36页 |
·市场定位 | 第36-37页 |
·调性类型 | 第36-37页 |
·主流群体 | 第37页 |
3 项目构思和发展战略 | 第37-40页 |
·设计理念宗旨 | 第37-39页 |
·慢食 | 第37-38页 |
·慢行 | 第38页 |
·慢生活 | 第38-39页 |
·设计构思 | 第39-40页 |
·田园养心 | 第39页 |
·山水养心 | 第39页 |
·艺术养心 | 第39-40页 |
·战略目标 | 第40页 |
·项目定位 | 第40页 |
·终极目标 | 第40页 |
4 用地规划 | 第40-43页 |
·用地现状 | 第40-41页 |
·用地调整 | 第41-43页 |
5 主要功能分区及体验设计 | 第43-51页 |
·整体布局——万丰水库山水空间 | 第43-44页 |
·主要功能分区 | 第44-51页 |
·生活体验区 | 第45-46页 |
·旅游休闲区 | 第46-48页 |
·康体运动区 | 第48-49页 |
·健康疗养区 | 第49-51页 |
6 专项方案制定及规划措施 | 第51-56页 |
·地域文化特色规划 | 第51-53页 |
·建筑表现形态 | 第51-52页 |
·民俗文化体验形式 | 第52-53页 |
·艺术体验场所 | 第53页 |
·慢性交通系统规划 | 第53-54页 |
·绿地系统规划 | 第54-55页 |
·微型湿地系统 | 第54页 |
·与外界交通隔离带 | 第54-55页 |
·园林植物配置 | 第55页 |
·低碳环保专项设计 | 第55-56页 |
·节能措施 | 第55-56页 |
·减排措施 | 第56页 |
·标识系统规划 | 第56页 |
7 项目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| 第56-67页 |
·项目进度安排 | 第56-57页 |
·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| 第57页 |
·经济效益初步估计 | 第57-63页 |
·社会效益初步估计 | 第63页 |
·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| 第63-67页 |
·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| 第63-67页 |
·综合防灾规划 | 第67页 |
8 项目实施建议及行动要点 | 第67-70页 |
·政策的保障 | 第67-68页 |
·成立专门的开发管理部门 | 第67页 |
·加强相关产业培育和扶持的政策 | 第67-68页 |
·建立慢城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 | 第68页 |
·技术保障 | 第68页 |
·人才培养机制 | 第68-69页 |
·人力资源开发 | 第68页 |
·相关人才引入 | 第68-69页 |
·人才管理 | 第69页 |
·打造示范性慢城小镇的行动要点 | 第69-70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70-74页 |
1 研究成果 | 第70页 |
2 创新性要点分析 | 第70-72页 |
·推进生态文明、美丽乡村的建设 | 第70-71页 |
·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| 第70-71页 |
·集中整治村镇环境 | 第71页 |
·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| 第71页 |
·推进城乡统筹,加速蕉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| 第71页 |
·解决中国部分现存的社会问题 | 第71-72页 |
·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| 第72页 |
3 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