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前言 | 第9-10页 |
| 1. 企业环境刑事责任概述 | 第10-15页 |
| ·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概念 | 第10-12页 |
| ·企业环境犯罪 | 第10-11页 |
| ·环境刑事责任 | 第11页 |
| ·企业环境刑事责任 | 第11-12页 |
| ·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分类 | 第12页 |
| ·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特征 | 第12-15页 |
| ·具有惩罚性与保护性目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| ·行为的整体性 | 第13页 |
| ·承担主体的特殊性 | 第13-14页 |
| ·实现的复杂性 | 第14-15页 |
| 2. 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犯罪构成 | 第15-21页 |
| ·犯罪主体 | 第15-16页 |
| ·犯罪客体 | 第16-17页 |
| ·犯罪客观方面 | 第17-19页 |
| ·企业实施环境犯罪的行为 | 第17-18页 |
| ·企业实施环境犯罪行为的危害后果 | 第18-19页 |
| ·行为与危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| 第19页 |
| ·犯罪主观方面 | 第19-21页 |
| 3. 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立法概况 | 第21-32页 |
| ·我国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立法 | 第21-26页 |
| ·我国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立法发展 | 第21-23页 |
| ·我国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 | 第23-26页 |
| ·国外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立法 | 第26-32页 |
| ·大陆法系国家 | 第26-29页 |
| ·英美法系国家 | 第29-30页 |
| ·对我国立法与实践的启示 | 第30-32页 |
| 4 我国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32-42页 |
| ·我国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现状 | 第32-38页 |
| ·我国企业环境犯罪的现状 | 第32-35页 |
| ·我国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刑罚现状 | 第35-38页 |
| ·我国企业环境刑事责任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2页 |
| ·责任主体范围待立法明确 | 第38-39页 |
| ·犯罪客体界定不科学 | 第39页 |
| ·缺乏关于危险犯的规定 | 第39-40页 |
| ·因果关系认定方法有待改进 | 第40页 |
| ·刑罚措施种类单 | 第40页 |
| ·自由刑刑罚幅度设置过低 | 第40-41页 |
| ·罚金刑处罚力度轻缓 | 第41-42页 |
| 5 完善我国企业环境刑事责任的具体对策 | 第42-49页 |
| ·立法对策 | 第42-43页 |
| ·增设有关危险犯的规定 | 第42页 |
| ·增设资格刑 | 第42-43页 |
| ·司法对策 | 第43-49页 |
| ·正确界定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| 第43-44页 |
| ·准确把握环境刑法法益 | 第44-45页 |
| ·事实认定中采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| 第45-46页 |
| ·正确运用刑罚与非刑罚处罚措施 | 第46页 |
| ·提高企业环境犯罪的刑罚力度 | 第46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