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林市子洲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1 绪论 | 第7-13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2 研究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| 第13-27页 |
·研究区自然地理 | 第13-17页 |
·气象 | 第13-14页 |
·水文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| 第17-25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17-19页 |
·地形地貌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地层岩性与岩土体特征 | 第20-23页 |
·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| 第23-24页 |
·地下水类型与补、迳、排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人类工程活动类型及特征 | 第25-27页 |
·削坡建房、坡地耕种 | 第25页 |
·公路、铁路、工程建设 | 第25页 |
·煤炭、石油矿产资源的开发 | 第25-27页 |
3 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| 第27-37页 |
·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特征 | 第27-31页 |
·滑坡 | 第27-29页 |
·崩塌 | 第29-30页 |
·地面塌陷 | 第30页 |
·泥石流 | 第30页 |
·地裂缝 | 第30-31页 |
·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| 第31-34页 |
·空间分布规律 | 第31-33页 |
·时间分布规律 | 第33-34页 |
·研究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| 第34-36页 |
·地质灾害的基础条件 | 第34页 |
·影响因素 | 第34-36页 |
·研究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和危险性 | 第36-37页 |
·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稳定性 | 第36页 |
·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危险性 | 第36-37页 |
4 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| 第37-46页 |
·建立指标体系的意义和原则 | 第37-38页 |
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| 第37页 |
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37-38页 |
·研究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因子筛选 | 第38-42页 |
·研究区风险评价危险性指标筛选 | 第38-41页 |
·研究区风险评价易损性指标选取 | 第41-42页 |
·研究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量化 | 第42-46页 |
·危险性因素 | 第43-44页 |
·易损性因素 | 第44-46页 |
5 子洲县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评价 | 第46-62页 |
·模糊综合评判 | 第46-60页 |
·评价单元网格划分 | 第47页 |
·评价指标权重值的计算 | 第47-52页 |
·模糊综合评判计算 | 第52-60页 |
·研究区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| 第60-62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·结论 | 第62-63页 |
·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附录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