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34页 |
·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| 第12-22页 |
·集成管理研究综述 | 第22-3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34-35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34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34-35页 |
·研究目标、方法、技术路线、内容 | 第35-36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3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5页 |
·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35-3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二章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| 第37-71页 |
·“块状经济”发展与产业集群 | 第37-44页 |
·产业集群的概念 | 第44-48页 |
·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| 第48-62页 |
·基于集成理论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| 第48-53页 |
·其它理论视角的产业集群形成机理评析 | 第53-55页 |
·案例研究——基于集成论的福州QK汽车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 | 第55-62页 |
·产业集群的一般特征 | 第62-63页 |
·产业集群的分类 | 第63-65页 |
·产业集群的密度 | 第65-67页 |
·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动因 | 第67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三章 产业集群力场与管理 | 第71-85页 |
·产业集群管理问题的提出 | 第71-72页 |
·场与集群力场 | 第72-76页 |
·场 | 第72页 |
·场理论 | 第72-73页 |
·集群力场 | 第73-76页 |
·产业集群集成内力 | 第76-78页 |
·产业集群的管理 | 第78-84页 |
·集群环境E(t) | 第79页 |
·集群质量∑Qi(t) | 第79页 |
·群外集成单元质量q(t) | 第79-81页 |
·心理距离d(t) | 第81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四章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策略 | 第85-106页 |
·集群战略观念的创新 | 第85-89页 |
·产业集群战略与策略支撑体系 | 第89-91页 |
·整合增效战略 | 第89-90页 |
·泛系统策略 | 第90页 |
·虚拟策略 | 第90-91页 |
·协同旋进策略 | 第91页 |
·案例研究——以福州CS拖鞋产业集群为例 | 第91-105页 |
·福州CS拖鞋产业集群概况 | 第92-96页 |
·福州CS拖鞋产业集群战略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| 第96-99页 |
·福州CS拖鞋产业集群战略与策略建议 | 第99-10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第五章 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模式 | 第106-124页 |
·产业集群组织结构化的动因 | 第106-107页 |
·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模式研究现状及评析 | 第107-111页 |
·国外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模式研究现状及评析 | 第107-109页 |
·国内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模式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109-111页 |
·典型产业集群组织模式评析 | 第111-114页 |
·“三层网络”结构 | 第111-112页 |
·“控制中心”模式 | 第112-113页 |
·“蜂巢型”结构 | 第113-114页 |
·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模式研究评析 | 第114页 |
·产业集群协会的组织结构模式构建 | 第114-123页 |
·行业协会实践与研究的启示 | 第115-118页 |
·产业集群协会的工作系统职能分析 | 第118-121页 |
·产业集群协会的组织结构设计 | 第121-1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3-124页 |
第六章 产业集群界面管理 | 第124-136页 |
·产业集群界面与界面管理 | 第124-126页 |
·产业集群界面的类型 | 第126-127页 |
·产业集群界面矛盾的成因 | 第127-128页 |
·产业集群界面矛盾的运动规律 | 第128-131页 |
·产业集群界面矛盾运动过程的阶段划分、特征及原因分析 | 第131-134页 |
·产业集群界面管理的几点启示 | 第134-1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5-136页 |
第七章 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模式 | 第136-145页 |
·治理结构 | 第136-137页 |
·治理结构的相关研究 | 第137-139页 |
·治理结构产生的机理 | 第139-141页 |
·治理结构的概念模型 | 第141-142页 |
·恒温箱自控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启示 | 第141页 |
·治理结构模型 | 第141-142页 |
·产业集群治理结构 | 第142-1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4-145页 |
第八章 产业集群运营管理 | 第145-166页 |
·集群层面 | 第145-151页 |
·集群企业行为管理 | 第145-146页 |
·集群区位品牌培育与推广 | 第146-147页 |
·集群技术标准的制定 | 第147-148页 |
·专业培训服务与人才储备交流 | 第148页 |
·联合开发集群共同市场 | 第148-150页 |
·代行政府的部分职能 | 第150页 |
·群内企业信用担保 | 第150-151页 |
·群内企业界面管理 | 第151页 |
·企业和个人层面 | 第151-165页 |
·产业集群与虚拟组织 | 第151-152页 |
·虚拟组织研究评析 | 第152-154页 |
·虚拟组织的概念与分类 | 第154-155页 |
·虚拟组织的特征 | 第155-157页 |
·虚拟组织运营的过程 | 第157-158页 |
·虚拟组织运营管理关键 | 第158-1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5-166页 |
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| 第166-169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166-167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167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67-1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9-179页 |
致谢 | 第179-181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81-1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