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论文选题的依据 | 第9-10页 |
·谐波的定义 | 第10-11页 |
·谐波的产生 | 第11页 |
·谐波的危害 | 第11-12页 |
·消除谐波技术 | 第12-13页 |
·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3-15页 |
·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| 第17-24页 |
·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| 第17-18页 |
·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| 第18-19页 |
·三相六开关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路拓扑 | 第19-20页 |
·三相四开关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| 第20-22页 |
·TFSSAPF的数学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TFSSAPF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| 第24-28页 |
·TFSSAPF总体结构设计 | 第24-25页 |
·TFSSAPF研究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25页 |
·TFSSAPF系统的主要参数设计 | 第25-27页 |
·采样周期设计 | 第25-26页 |
·直流侧串联双电容的稳定电压设计 | 第26页 |
·直流侧串联双电容C的容量选取依据 | 第26-27页 |
·四开关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电感值 | 第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三相四开关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谐波电流检测 | 第28-42页 |
·i_p-i_q谐波检测算法 | 第28-34页 |
·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| 第29-30页 |
·i_p-_q谐波检测算法 | 第30-32页 |
·i_p-i_q检测算法仿真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变步长LMS谐波检测算法 | 第34-40页 |
·自适应滤波 | 第34-35页 |
·自适应滤波系统应用于TFSSAPF系统 | 第35-37页 |
·基于变步长LMS的谐波电流检测算法 | 第37-38页 |
·变步长LMS检测算法的仿真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检测算法在三相电路中的应用 | 第40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三相四开关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七段式SVPWM算法 | 第42-57页 |
·三相六开关并联型APF的SVPWM算法 | 第42-46页 |
·TFSSAPF七段式SVPWM算法 | 第46-56页 |
·TFSSAPF的电路拓扑分析 | 第46-49页 |
·TFSSAPF的电压空间矢量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TFSSAPF的七段式SVPWM算法 | 第52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基于重复控制的三相四开关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| 第57-65页 |
·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设计 | 第57-58页 |
·改进的重复控制器设计 | 第58-61页 |
·重复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 | 第58-59页 |
·改进的重复控制器设计 | 第59-61页 |
·指令电流控制系统设计 | 第61-62页 |
·直流侧串联双电容稳压控制环节 | 第62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七章 三相四开关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建模与仿真 | 第65-80页 |
·TFSSAPF系统与各主要环节的模型建立 | 第65-73页 |
·谐波电流检测模块 | 第67-70页 |
·三相电路控制系统模块 | 第70-71页 |
·直流侧串联双电容稳压控制模块 | 第71-73页 |
·三相四开关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结果分析 | 第73-79页 |
·变步长LMS谐波检测算法 | 第73-74页 |
·指令电流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| 第74-75页 |
·直流侧串联双电容稳压环节的仿真分析 | 第75-78页 |
·TFSSAPF谐波治理效果 | 第78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3页 |
1. 本文总结 | 第80-81页 |
2. 展望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9页 |
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