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炮制、制剂论文

抗感染NZF方的研究

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第一章 序论第12-24页
   ·引言第12页
   ·细菌感染性疾病论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·呼吸系统感染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消化系统感染第13页
     ·泌尿系统感染第13-14页
   ·中草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4-20页
     ·中药复方的抗菌作用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单味中药的抗菌作用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研究第17-20页
   ·中草药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方法第20-24页
     ·定性测定的琼脂扩散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定量测定的连续稀释法第21-24页
第二章 抗感染 NZF 方的组方研究第24-37页
   ·材料第24页
     ·试药第24页
     ·试验菌种第24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24页
     ·试剂第24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24页
   ·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·药物的制备第24页
     ·体外抗菌实验第24-26页
   ·结果第26-31页
     ·单味中药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26-28页
     ·中药复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28-30页
     ·NZF 方不同配伍比例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30-31页
   ·讨论与小结第31-37页
     ·单味中药的抗菌作用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中药复方的抗菌作用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单味中药 BZ 与中药复方 NZF 的抗菌作用比较第35页
     ·NZF 方不同配伍比例的抗菌作用第35-37页
第三章 NZF 方的提取工艺研究第37-51页
   ·材料第37页
     ·试药第37页
     ·试剂第37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37页
   ·药物的制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单因素考察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第38页
   ·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第38-43页
     ·溶液的制备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波长的选择第39页
     ·色谱条件第39页
     ·专属性实验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线性关系考察第40-42页
     ·精密度实验第42页
     ·重复性实验第42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考察第42页
     ·回收率实验第42-43页
   ·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第43-49页
     ·单因素考察的含量测定结果第43-47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的含量测定结果第47-49页
   ·讨论与小结第49-51页
     ·方法学考察结果第49页
     ·单因素考察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第50-51页
第四章 NZF 方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51-64页
   ·材料第51页
     ·试药第51页
     ·试验菌种第51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51页
     ·试剂第51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51页
   ·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·药物的制备第51页
     ·纯化方法第51页
     ·体外抑菌实验第51-52页
   ·结果第52-62页
     ·NZF 方不同方法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52-53页
     ·NZF方不同浓度溶剂Y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53-54页
     ·NZF 方不同提取时间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54-55页
     ·NZF 方不同提取次数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55-56页
     ·NZF 方不同料液比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56-57页
     ·NZF 方提取工艺正交实验的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57-59页
     ·NZF 方的最佳提取工艺确证研究第59-60页
     ·NZF 方不同部位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第60-62页
   ·讨论与小结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单因素考察第62-63页
     ·正交试验第63页
     ·不同部位抗菌作用第63-64页
第五章 本文结论第64-66页
   ·结论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单味中药的抗菌作用研究第64页
     ·中药复方的抗菌作用研究第64页
     ·NZF 方的抗菌作用研究第64-65页
   ·创新之处第65页
   ·展望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4页
附录第74-77页
 附录Ⅰ仪器设备第74页
 附录Ⅱ菌种第74-75页
 附录Ⅲ培养基第75-77页
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-78页
致谢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两类钩藤生物碱在催眠及其神经细胞保护中作用研究
下一篇:一种新型姜黄素类似物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