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1-17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张居正生平与文学观念 | 第17-25页 |
第一节 张居正生平 | 第17-21页 |
一、入仕之前的少年时期 | 第17-18页 |
二、归休江陵前任职翰林时期 | 第18-19页 |
三、归休江陵期间 | 第19页 |
四、重返京师后任职首辅前 | 第19-20页 |
五、执政首辅期间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张居正文学观念 | 第21-25页 |
一、崇实尚用 | 第21-22页 |
二、赞成文采 | 第22-23页 |
三、主张雅正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张居正诗歌创作分期 | 第25-45页 |
第一节 凌云之志——入仕之前的少年诗作 | 第25-27页 |
第二节 苦闷避祸——归休江陵前任职翰林诗作 | 第27-32页 |
第三节 玩乐与牵挂——归休江陵期间诗作 | 第32-37页 |
第四节 沉稳老练——重返京师后任职首辅前诗作 | 第37-39页 |
第五节 圆滑世故——执政首辅期间诗作 | 第39-45页 |
第三章 张居正诗歌的题材与内容 | 第45-57页 |
第一节 华美典雅的宫廷应制诗 | 第45-47页 |
第二节 得体真挚的酬赠送别诗 | 第47-50页 |
第三节 清新寄托的写景状物诗 | 第50-51页 |
第四节 寄慨遥深的抒怀述志诗 | 第51-53页 |
第五节 多涉朝政的社会时事诗 | 第53-54页 |
第六节 借古喻今的咏史怀古诗 | 第54-57页 |
第四章 张居正诗歌的艺术特点 | 第57-81页 |
第一节 用词典雅 | 第57-62页 |
一、名词典雅 | 第57-61页 |
二、形容词典雅 | 第61-62页 |
第二节 用典广泛 | 第62-71页 |
一、典故来源广泛 | 第63-65页 |
二、用典多且不避重复 | 第65-68页 |
三、用典多的效果:典雅与枯涩 | 第68-71页 |
第三节 格律严整 | 第71-75页 |
第四节 意境多样 | 第75-81页 |
一、清美之境 | 第76-77页 |
二、寂美之境 | 第77-78页 |
三、壮美之境 | 第78-81页 |
第五章 张居正诗歌的成就与影响 | 第81-89页 |
第一节 张居正诗歌的成就 | 第81-84页 |
一、清华庄整的风格 | 第81-82页 |
二、不足之处:“以文字为诗、以才学为诗、以议论为诗” | 第82-84页 |
第二节 张居正诗歌的影响 | 第84-89页 |
一、明诗选集及其他集子收录 | 第84-86页 |
二、后人的重视和研究 | 第86-89页 |
结语 | 第89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7页 |
附录 | 第97-125页 |
附录一:张居正诗未确定具体属于哪一时期诗作表 | 第97-99页 |
附录二:张居正诗按内容分类表 | 第99-103页 |
附录三:张居正诗用典来源统计表 | 第103-12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25-127页 |
致谢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