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组合结构论文

新型PEC柱—钢梁T形件摩擦耗能型连接节点滞回性能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·引言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·PEC 柱的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·梁柱螺栓耗能连接、T 形件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·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对已研究成果的总结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研究工作第17-1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二章 新型 PEC 柱-钢梁 T 形件摩擦耗能型连接节点试验设计第19-27页
   ·试验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·试验加载设备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试验加载方案第20页
   ·试件设计与制作第20-24页
     ·试件设计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试件制作第21-24页
   ·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4-25页
     ·钢材第24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横向拉结筋/拉结板条第25页
   ·试验测试设备的布置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位移计、应变片及应变花的布置第25页
     ·加载辅助设备第25-2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三章 新型 PEC 柱-钢梁 T 形件摩擦耗能型连接节点试验研究第27-44页
   ·试验现象及破坏模态第27-32页
     ·试验过程现象第27页
     ·试验破坏模态第27-32页
   ·试验结果分析第32-43页
     ·试件滞回曲线第32-38页
     ·节点转动刚度退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试件耗能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·节点域传力机理第42页
     ·破坏模式第42-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四章 新型 PEC 柱-钢梁 T 形件摩擦耗能型连接节点有限元分析第44-61页
   ·引言第44页
   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4-47页
     ·几何模型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材料模型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加载方案第47页
   ·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第47-53页
   ·设计参数分析第53-59页
     ·参数的设定第53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模拟结果分析第54-5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9-61页
第五章 结论与展望第61-63页
   ·结论第61-62页
   ·展望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作者简历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层间剪力分布
下一篇:钢框架—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