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引言 | 第9-10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0-13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技术概述 | 第10-11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| 第11-13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2 基础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 | 第15-24页 |
·基础隔震支座的简介及分类 | 第15-18页 |
·基础隔震支座的简介 | 第15页 |
·基础隔震支座的分类 | 第15-18页 |
·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构造 | 第18-20页 |
·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 | 第20-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3 基础隔震结构的性能水准和设防目标 | 第24-31页 |
·结构的性能水准 | 第24-26页 |
·传统结构的性能水准 | 第24-26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的性能水准 | 第26页 |
·建筑结构的设防目标 | 第26-28页 |
·传统结构的设防目标 | 第27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的设防目标 | 第27-28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的设防量化指标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4 Pushover 分析在基础隔震结构中的应用 | 第31-39页 |
·Pushover 分析简介 | 第31-32页 |
·Pushover 分析的优缺点 | 第31页 |
·Pushover 分析目标 | 第31-32页 |
·Pushover 分析的基本假定 | 第32页 |
·Pushover 分析的实施步骤 | 第32页 |
·Pushover 分析的侧向荷载加载模式 | 第32-33页 |
·等加速度加载模式(均匀分布) | 第33页 |
·静力荷载工况加载模式(倒三角分布) | 第33页 |
·Pushover 分析方法 | 第33-37页 |
·能力谱法 | 第34-37页 |
·目标位移法 | 第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5 基础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抗震性能对比 | 第39-72页 |
·计算模型基本参数 | 第39-41页 |
·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选择及设置 | 第41-44页 |
·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·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 Midas Gen 软件中的设置 | 第42-44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的模态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的 Pushover 分析 | 第45-64页 |
·Pushover 分析中塑性铰设置及分布 | 第45-47页 |
·Midas Gen 软件中 Pushover 分析工况与侧向加载模式 | 第47-49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的能力谱曲线 | 第49-52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 Pushover 分析的性能点 | 第52-58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对比 | 第58-61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 Pushover 分析塑性铰分布状态对比 | 第61-64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 Pushover 分析与时程分析结果对比 | 第64-71页 |
·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取 | 第64-65页 |
·铅芯橡胶支座时程分析滞回曲线特性 | 第65-66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的时程分析 | 第66-69页 |
·基础隔震结构的时程分析与 Pushover 分析层间位移角对比 | 第69-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