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期增重及产后体重滞留情况的研究
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| 第1-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8-11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1-15页 |
前言 | 第15-17页 |
—、研究背景 | 第15-17页 |
二、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研究对象及方法 | 第17-23页 |
一、研究对象 | 第17-18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8-23页 |
1、问卷调查 | 第18页 |
2、体格检查 | 第18-19页 |
·身高测量 | 第18页 |
·体重测量 | 第18-19页 |
·腰围测量 | 第19页 |
·臀围测量 | 第19页 |
·体成分测量 | 第19页 |
3、质量控制 | 第19-20页 |
4.相关定义和评价指标 | 第20-21页 |
5.数据录入、整理和统计分析 | 第21-23页 |
结果 | 第23-45页 |
一、基本情况 | 第23-28页 |
·社会经济学特征 | 第23页 |
·生育史 | 第23-24页 |
·吸烟、饮酒情况 | 第24页 |
·孕期饮食情况 | 第24-25页 |
·孕期体力活动 | 第25-26页 |
·孕期睡眠情况 | 第26-27页 |
·孕前体重 | 第27页 |
·妊娠结局 | 第27-28页 |
二、孕期增重 | 第28-36页 |
·孕期增重的一般情况 | 第28页 |
·不同孕前BMI孕妇不同孕周的体重 | 第28-29页 |
·孕前BMI与孕期增重 | 第29-31页 |
·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孕期增重 | 第29-30页 |
·不同孕前BMI孕妇不同孕周的孕期增重 | 第30-31页 |
·孕期不同种类食物摄入量与孕期增重 | 第31-32页 |
·孕期各类食物摄入量与孕期膳食指南推荐值的比较 | 第31-32页 |
·各类食物摄入量与孕期增重及孕前BMI的关系 | 第32页 |
·孕期增重的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2-36页 |
·社会经济学特征与孕期增重 | 第32-33页 |
·年龄与孕期增重 | 第33-34页 |
·孕、产次数与孕期增重 | 第34-35页 |
·妊娠合并症与孕期增重 | 第35-36页 |
·孕期增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| 第36页 |
三、产后体重滞留 | 第36-45页 |
·一般情况 | 第36-37页 |
·孕前BMI与体重滞留 | 第37-38页 |
·孕期增重与体重滞留 | 第38页 |
·喂养方式与体重滞留 | 第38-39页 |
·体重滞留的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社会经济学特征与体重滞留 | 第39-40页 |
·孕、产次与产后体重滞留 | 第40-41页 |
·年龄与体重滞留 | 第41页 |
·膳食营养摄入量与体重滞留 | 第41-44页 |
·能量摄入量与体重滞留 | 第42页 |
·蛋白质摄入量与体重滞留 | 第42-43页 |
·脂肪摄入量与体重滞留 | 第43页 |
·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体重滞留 | 第43-44页 |
·产后体重滞留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| 第44-45页 |
讨论 | 第45-52页 |
一、孕期增重 | 第45-49页 |
·孕期增重及不同孕周增重水平 | 第45-46页 |
·孕期增重的影响因素 | 第46-49页 |
·怀孕年龄 | 第46-47页 |
·孕、产次 | 第47页 |
·孕前BMI | 第47-48页 |
·社会、经济及心理因素 | 第48页 |
·孕期营养 | 第48-49页 |
·妊娠期糖尿病 | 第49页 |
二、体重滞留 | 第49-52页 |
·产后体重滞留的现状 | 第49页 |
·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 | 第49-52页 |
·孕期增重、孕前BMI | 第50页 |
·母乳喂养、营养摄入 | 第50-51页 |
·其它因素 | 第51-52页 |
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| 第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综述 | 第57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论著 | 第63-7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