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ECD国家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
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1. 绪论 | 第11-18页 |
| ·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国外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·企业年金相关概念及分类 | 第15-16页 |
| ·结构安排及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17-18页 |
| 2.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理论基础 | 第18-24页 |
| ·理论阐述 | 第18-21页 |
| ·公共利益理论 | 第18页 |
| ·公共选择理论 | 第18-20页 |
| ·政府规制理论 | 第20-21页 |
| ·我国年金监管背景分析 | 第21-24页 |
| ·我国的宏观金融环境 | 第21-22页 |
| ·投资管理机构治理水平 | 第22页 |
| ·法律法规发展历程 | 第22-24页 |
| 3.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现状分析 | 第24-33页 |
| ·我国现行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状况 | 第24-29页 |
| ·基金规模 | 第24-25页 |
| ·监管内容及运作介绍 | 第25-28页 |
| ·基金管理与监管体系 | 第28-29页 |
| ·我国现行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3页 |
| ·呈现“多头监管”的局面 | 第29页 |
| ·投资模式单一 | 第29-30页 |
| ·税收优惠不足 | 第30页 |
| ·基金缺乏有效担保 | 第30-31页 |
| ·法律制度不健全 | 第31页 |
| ·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| 第31-33页 |
| 4. OECD国家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研究 | 第33-44页 |
| ·英美法系企业年金监管 | 第33-36页 |
| ·英国职业年金监管 | 第33-34页 |
| ·美国企业年金监管 | 第34-36页 |
| ·大陆法系企业年金监管 | 第36-38页 |
| ·日本补充年金 | 第36-37页 |
| ·德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| 第37-38页 |
| ·OECD国家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比较 | 第38-44页 |
| ·两种监管模式介绍 | 第39-40页 |
| ·两种模式的比较研究 | 第40-44页 |
| 5. 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政策建议 | 第44-51页 |
| ·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发展趋势 | 第44-46页 |
| ·监管制度和机构的完善 | 第46-49页 |
| ·适时调整养老保险制度 | 第46-47页 |
| ·实行延迟纳税的EET税惠制度 | 第47页 |
| ·提供完善的外部法律环境 | 第47-48页 |
| ·优化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 | 第48-49页 |
| ·拓宽企业年金监管方式 | 第49-51页 |
| ·创新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方式 | 第49页 |
| ·设立高效独立的中介服务机构 | 第49-50页 |
| ·增加最低收益和补偿机制 | 第50-51页 |
| 6. 结束语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