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活态二人转的艺术精华亟待传承 | 第9-18页 |
第一节 活态二人转的本体特色 | 第9-17页 |
一、 韵味独特优美动心丰富多彩的音乐唱腔 | 第9-11页 |
二、 活态的演剧形态 | 第11-14页 |
三、 个性突出的故事和人物 | 第14页 |
四、 生动的说口、健美的绝活 | 第14-17页 |
五、 观演互动 | 第17页 |
第二节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人转要活态传承 | 第17-18页 |
一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个性和最大价值就在于其“活态性” | 第17页 |
二、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“活态”传承,“人”是决定因素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二人转发展现状与活态本质的调查研究 | 第18-28页 |
第一节 专业二人转演出团体活态现状调查 | 第18-20页 |
一、 演出观摩内容报告 | 第18-20页 |
二、 报告分析与观众评价 | 第20页 |
第二节 民营二人转剧场演出活态现状调查 | 第20-25页 |
一、 演出观摩内容报告 | 第20-24页 |
二、 报告分析与观众评价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两种二人转演出团体问题的比较研究 | 第25-28页 |
一、专业的二人转艺术团体 | 第25页 |
二、 民营二人转艺术团体 | 第25-27页 |
三、 相关学者理论家对“如此二人转”现状的评议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“活态”传承二人转的应对策略 | 第28-34页 |
第一节 专业二人转演出团体的改革 | 第28-30页 |
一、 加强对专业二人转演出团体的宣传 | 第28-29页 |
二、 专业二人转演出团体应建立健全艺术创新机制,打造二人转艺术精品 | 第29页 |
三、 加快发展惠及全民的二人转公益演出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民营二人转演出团体的整顿与改革 | 第30-32页 |
一、 剔除“三俗”表演,引领社会正气 | 第30页 |
二、 继承保留传统二人转演出形式,加强通俗新作品创作 | 第30-31页 |
三、 加强二人转演职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政府对二人转“活态”传承的工作的责任 | 第32-34页 |
一、 政府对专业二人转演出团体的增加投入支持 | 第32页 |
二、 文化主管部门加强对民营二人转剧场监管 | 第32-33页 |
三、 收集整理保存二人转历史资料 | 第33页 |
四、 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寻找与保护工作 | 第33页 |
五、 建立健全“二人转”传习所 | 第33-34页 |
结语 | 第34页 |
注释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6页 |
致谢 | 第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