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·厌氧发酵产氢技术 | 第9-14页 |
·氢气的制取方法 | 第9页 |
·厌氧发酵产氢的机理 | 第9-10页 |
·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 | 第10-12页 |
·秸秆为底物厌氧发酵产氢 | 第12-13页 |
·污泥为底物厌氧发酵产氢 | 第13-14页 |
·两相厌氧发酵技术 | 第14-19页 |
·两相厌氧发酵的机理 | 第14-16页 |
·两相厌氧发酵技术 | 第16-18页 |
·单一底物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 | 第18页 |
·混合底物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 | 第18-19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及内容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1-31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1-22页 |
·试验装置 | 第22-25页 |
·静态试验装置 | 第22页 |
·动态试验装置 | 第22-25页 |
·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| 第25-29页 |
·常规检测项目 | 第25-26页 |
·荧光原位杂交(FISH)分析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其他检测项目 | 第27-29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产氢数学模型 | 第29页 |
·产气量的计算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秸秆的预处理方法研究 | 第31-44页 |
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3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2-43页 |
·HCl 预处理浓度对秸秆的影响 | 第32-36页 |
·NaOH 预处理浓度对秸秆的影响 | 第36-40页 |
·联合预处理对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秸秆与污泥两相厌氧混合发酵静态试验 | 第44-53页 |
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1页 |
·玉米秸秆对污泥发酵产氢的促进作用 | 第45-46页 |
·玉米秸秆对污泥发酵产甲烷的促进作用 | 第46-47页 |
·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有机酸的变化 | 第47-51页 |
·两相发酵的产能分析 | 第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五章 起始 pH 对秸秆与污泥两相厌氧发酵的影响 | 第53-63页 |
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5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1页 |
·产氢起始 pH 对玉米秸秆与污泥混合发酵产氢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产氢起始 pH 对秸秆和污泥混合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发酵过程中液相组分的变化 | 第57-61页 |
·两相发酵的产能分析 | 第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六章 秸秆与污泥混合两相双温发酵产氢产甲烷动态试验 | 第63-71页 |
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63-64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6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63-64页 |
·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4-70页 |
·产氢相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| 第64页 |
·HRT 对系统的影响 | 第64-69页 |
·微生物群落 | 第69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·结论 | 第71-72页 |
·建议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1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