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目录 | 第1-5页 |
| 缩略词索引 | 第5-7页 |
| 摘要 | 第7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2页 |
| 第一章 综述 | 第12-31页 |
| 1. 亚硝基化 | 第12-14页 |
| ·亚硝基化概述 | 第12-13页 |
| ·亚硝基化与信号通路 | 第13-14页 |
| 2. 亚硝基化的检测方法 | 第14-18页 |
| ·Saville-Griess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生物素转换技术(Biotin Switch Technique,BST) | 第15-17页 |
| ·质谱(MS)检测 | 第17-18页 |
| ·抗体检测 | 第18页 |
| 3 亚硝基化与细胞凋亡 | 第18-20页 |
| ·Caspases | 第18-19页 |
| ·Bcl-2 | 第19页 |
| ·MKP-1 | 第19-20页 |
| 4 亚硝基化与疾病 | 第20-21页 |
| ·肌肉疾病 | 第20-21页 |
| ·糖尿病 | 第21页 |
| ·神经性疾病 | 第21页 |
| 5 ERK通路与细胞凋亡 | 第21-25页 |
| ·ERK通路简介 | 第21-23页 |
| ·ERK1/2通路与细胞凋亡 | 第23-2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5-31页 |
| 第二章 ERK亚硝基化在肿瘤细胞凋亡中调控机制 | 第31-59页 |
| 1. 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9页 |
| ·抗体与试剂 | 第31页 |
| ·细胞培养 | 第31页 |
| ·Annexin V/PI双染测定凋亡坏死率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一氧化氮的检测 | 第32页 |
| ·细胞脂质体转染技术 | 第32-33页 |
| ·细胞全蛋白提取 | 第33页 |
| ·质粒定点突变技术 | 第33-36页 |
| ·亚硝基化检测技术(BST法) | 第36页 |
| ·免疫共沉淀技术 | 第36-37页 |
| ·蛋白印迹法分析(Western Blotting) | 第37-38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2 ERK亚硝基化在MCF-7细胞中的调控机制 | 第39-51页 |
| ·一氧化氮供体SNP诱导人源MCF-7细胞凋亡 | 第39-41页 |
| ·一氧化氮抑制ERK1/2的磷酸化 | 第41-43页 |
| ·一氧化氮诱导ERK1/2的亚硝基化 | 第43-45页 |
| ·构建ERK蛋白亚硝基化位点突变体 | 第45-46页 |
| ·Cys183突变抑制ERK1/2的亚硝基化 | 第46-47页 |
| ·ERK1/2亚硝基化抑制ERK1/2磷酸化并促进MCF-7细胞凋亡 | 第47-49页 |
| ·ERK亚硝基化调控ERK核质转运 | 第49-50页 |
| ·TNF-α与双氧水诱导ERK1/2发生亚硝基化 | 第50-51页 |
| 3 ERK在Hela细胞以及HepG2细胞凋亡中调控机制 | 第51-55页 |
| ·ERK亚硝基化在Hela细胞中的作用 | 第51-53页 |
| ·ERK磷酸化在HepG2细胞中促进细胞凋亡 | 第53-55页 |
| 4 讨论 | 第55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59页 |
| 附录 | 第59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