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8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| 一、文献综述 | 第10-23页 |
| ·鸡干扰素A研究进展 | 第10-14页 |
| ·干扰素简介 | 第10页 |
| ·干扰素的分类 | 第10-11页 |
| ·干扰素的产生机理 | 第11-12页 |
| ·干扰素的作用机理 | 第12-14页 |
| ·基因工程药物 | 第14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| 第14-23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 | 第14-15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研究 | 第15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常用宿主与重组表达载体 | 第15-16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外源蛋白的表达 | 第16-17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分泌途径 | 第17-18页 |
| ·益生菌对肠道粘膜免疫的作用机制 | 第18-19页 |
| ·影响枯草杆菌蛋白分泌的因素和分泌瓶颈 | 第19页 |
| ·枯草杆菌表达系统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| 第19-20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投递载体系统的研究 | 第20-23页 |
| 二、引言 | 第23-24页 |
| 三、试验一 穿梭载体和ChIFN-α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24-37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4-25页 |
| ·试验动物 | 第24页 |
| ·菌株和质粒 | 第24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24页 |
| ·培养基及电泳缓冲液 | 第24页 |
| ·酶与主要试剂 | 第24-25页 |
| ·方法 | 第25-33页 |
| ·IFN-α目的基因的克隆 | 第25-30页 |
| ·穿梭质粒的构建 | 第30-32页 |
| ·大肠杆菌-枯草杆菌-IFN-α穿梭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32-33页 |
| ·大肠杆菌-枯草杆菌-IFN-α穿梭表达质粒的构建流程 | 第3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·提取脾脏总RNA检测及cDNA β-actin内参基因检测 | 第33-34页 |
| ·ChIFN-α基因的克隆 | 第34-35页 |
| ·大肠杆菌-枯草杆菌穿梭载体构建 | 第35-36页 |
| ·大肠杆菌-枯草杆菌-ChIFN-α(pWBAO-ChIFN-α)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36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36-37页 |
| 四、试验二 枯草芽孢杆菌的转化和表达条件优化 | 第37-44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37-38页 |
| ·菌株和质粒 | 第37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37页 |
| ·培养基及电泳缓冲液 | 第37-38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38页 |
| ·方法 | 第38-40页 |
| ·枯草杆菌WB800化学转化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·枯草杆菌WB800电击转化方法 | 第39-40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转化子的鉴定 | 第4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3页 |
| ·化学方法、电转化方法后转化子的获得 | 第41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WB800表达蛋白条件的优化 | 第41-43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43-44页 |
| 五、试验三 CHIFN-A在枯草芽孢杆菌的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的检测 | 第44-55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44-47页 |
| ·菌株 | 第44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44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44页 |
| ·培养基及电泳缓冲液 | 第44-47页 |
| ·方法 | 第47-50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蔗糖诱导表达 | 第47-48页 |
| ·SDS-PAGE | 第48页 |
| ·Western blot实验 | 第48-49页 |
| ·重组干扰素抗病毒活性测定 | 第49-50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·蔗糖诱导组与非诱导组ChIFN-α蛋白SDS-PAGE检测 | 第50-51页 |
| ·Western blot检测枯草杆菌表达的重组ChIFN-α蛋白 | 第51-52页 |
| ·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的重组ChIFN-α蛋白抗病毒活性的检测 | 第52-53页 |
| ·结论与讨论 | 第53-55页 |
| 六、全文总结 | 第55-56页 |
| 附录一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| ABSTRACT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