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地方主义在美国立国进程中的作用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37页 |
一、 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8-11页 |
二、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9页 |
三、 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9-34页 |
四、 研究意义 | 第34-35页 |
五、 创新与不足 | 第35-37页 |
第一章 北美殖民地地方主义的源起与发展 | 第37-56页 |
一、 英国地方主义的发展 | 第37-42页 |
(一)、地方主义与西欧封建制度 | 第38-39页 |
(二)、英国的地方自治 | 第39-40页 |
(三)、地方主义与英国宪政制度 | 第40-42页 |
二、 北美殖民地地方主义的发展 | 第42-49页 |
(一)、高度自治的殖民地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演进 | 第43-47页 |
(二)、殖民地居民的权利 | 第47-49页 |
三、 地方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 | 第49-56页 |
(一)、地方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| 第49-51页 |
(二)、地方主义与殖民地间的联合 | 第51-56页 |
第二章 革命时期邦国政府与共和体制的确立 | 第56-88页 |
一、 美国革命初期的省区大会 | 第57-70页 |
(一)、省区大会的活动与众邦国的独立 | 第57-62页 |
(二)、“合众为一”的主权国家的宣示 | 第62-66页 |
(三)、人民与政府关系构建的尝试 | 第66-70页 |
二、 各邦国立宪与共和政体的确立 | 第70-81页 |
(一)、1774 年之前殖民地人民的宪法观 | 第70-71页 |
(二)、立宪宪权力归属的辩论 | 第71-73页 |
(三)、立宪方式的多样性 | 第73-77页 |
(四)、新型共和政体的确立 | 第77-81页 |
三、 公民权利与政治结构的变化 | 第81-88页 |
(一)、选举权的财产要求 | 第82-85页 |
(二)、众议员结构的变化 | 第85-86页 |
(三)、地方主义与实际代表制 | 第86-88页 |
第三章 地方主义与邦联制 | 第88-115页 |
一、 地方与中央的博弈:《邦联条例》 | 第88-97页 |
(一)、新形势下的联合:构建国家的准备 | 第88-91页 |
(二)、《邦联条例》的制定与批准 | 第91-95页 |
(三)、《邦联条例》的内容与意义 | 第95-97页 |
二、 地方主义与西部土地问题 | 第97-102页 |
(一)、西部土地问题的由来 | 第97-98页 |
(二)、地方主义的碰撞 | 第98-102页 |
三、 大陆军与增加邦联权力的努力 | 第102-115页 |
(一)、大陆军的组成及困难 | 第102-108页 |
(二)、增加邦联权力的努力 | 第108-115页 |
第四章 地方主义与联邦制的确立 | 第115-138页 |
一、 地方主义与修订《邦联条例》 | 第115-128页 |
(一)、战争时期的财政情况 | 第115-119页 |
(二)、地方主义与邦联国会获取征税权力的失败 | 第119-123页 |
(三)、地方主义与邦联国会获取管理贸易权力的失败 | 第123-128页 |
二、 地方主义与联邦制的确立 | 第128-138页 |
(一)、通向制宪之路 | 第128-130页 |
(二)、代表权问题的冲突与妥协 | 第130-134页 |
(三)、联邦政府权力与邦政府权力的界定 | 第134-138页 |
结语 | 第138-1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3-156页 |
后记 | 第156-158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1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