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民间金融的法律调控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13页 |
(一)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页 |
(二)文献综述 | 第8-12页 |
(三)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一、民间金融法律调控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7页 |
(一)民间金融法律调控的相关理论 | 第13-15页 |
1、金融管制理论 | 第13页 |
2、管制谦抑性理论 | 第13-14页 |
3、金融公平理论 | 第14-15页 |
(二)民间金融法律调控理论的评述 | 第15-17页 |
二、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其困境 | 第17-26页 |
(一)民间金融的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(二)民间金融的现状 | 第18-22页 |
1、民间金融的规模 | 第18-19页 |
2、民间金融的发展特征 | 第19-20页 |
3、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 | 第20-22页 |
(三)民间金融的困境 | 第22-26页 |
三、我国民间金融法律调控的基本原则 | 第26-31页 |
(一)适度干预原则 | 第26-27页 |
(二)分类规范原则 | 第27-28页 |
(三)平衡协调原则 | 第28页 |
(四)公平竞争原则 | 第28-31页 |
四、完善我国民间金融法律调控的具体措施 | 第31-46页 |
(一)赋予民间金融合法地位 | 第31-33页 |
(二)适度干预民间金融 | 第33-35页 |
1、政府适度干预民间金融 | 第33-34页 |
2、加快出台《放贷人条例》 | 第34-35页 |
(三)完善民间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| 第35-37页 |
1、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| 第35-36页 |
2、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| 第36-37页 |
(四)加强民间金融的监管 | 第37-41页 |
1、实行分类监管政策 | 第38-40页 |
2、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 | 第40页 |
3、加强专业监管人才的培养 | 第40-41页 |
(五)跟进其他配套制度 | 第41-46页 |
1、确立产权制度 | 第41页 |
2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| 第41-42页 |
3、健全贷款担保制度 | 第42页 |
4、建立举证责任制度 | 第42-43页 |
5、完善追债制度 | 第43-44页 |
6、建立金融产品创新制度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