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微生物学论文

巨大芽孢杆菌(Bacillus megaterium)的选育及其PLA降解酶的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一、 文献综述第8-15页
 1. 聚乳酸的结构第8-9页
 2. 聚乳酸的特性第9-10页
 3. 聚乳酸的应用第10-11页
 4. 聚乳酸的合成第11-12页
 5. 聚乳酸的降解第12-14页
 6. 本论文研究的目的第14-15页
二、实验部分第15-27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15页
     ·实验菌株第15页
     ·实验药品第15页
   ·培养基第15-17页
     ·菌种筛选使用培养基第15页
     ·菌种鉴定使用培养基第15-17页
     ·测定酶活所用培养基第17页
     ·诱导培养基第17页
   ·主要试剂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菌种鉴定使用试剂及染色剂第17-18页
     ·SDS—PAGE 凝胶电泳所需试剂第18页
     ·酶活测定所需试剂第18页
   ·PLA 降解菌株的初筛第18页
   ·菌种鉴定的方法第18-22页
     ·形态学观察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菌种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第19-21页
     ·菌株16S rDNA 鉴定第21-22页
   ·菌种保藏第22页
   ·PLA 降解菌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PLA 底物的制备第22页
     ·酶活力测定及酶活单位定义第22-23页
   ·PLA 膜的降解第23-24页
     ·降膜过程中菌体生长情况及pH 的变化第23页
     ·降解前后PLA 膜的变化第23-24页
   ·诱导物的测定第24页
   ·最适产酶条件的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单因素条件测定第24页
     ·正交实验第24-25页
   ·酶的分离纯化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·粗酶液的制备第25页
     ·超滤浓缩第25页
     ·冷冻干燥第25页
     ·离子交换层析第25页
     ·分子筛层析第25页
   ·分子量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制胶及电泳第25页
     ·染色及显色第25-26页
   ·主要仪器第26-27页
三、实验结果第27-41页
   ·菌种的筛选第27页
   ·菌种鉴定的第27-31页
     ·菌落及菌株形态的观察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菌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·16S rDNA 序列的测定以及16S rDNA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·D504-W 对PLA 膜的降解第31-32页
   ·诱导物的测定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中明胶含量最适值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最佳取样时间的测定第33页
     ·最佳诱导物的测定第33-34页
   ·以酵母粉为诱导物最适产酶条件的测定第34-39页
     ·最适产酶时间的测定第34页
     ·最适通气量的测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最适接种量测定第35页
     ·最适发酵pH 值的测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最适发酵温度的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第37-39页
   ·PLA 降解酶的分离纯化第39-41页
四、讨论第41-42页
结论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6页
致谢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11种盐生植物适应天然盐碱生境的渗透调节及离子平衡机制比较
下一篇:普通鳾繁殖对策选择对繁殖适合度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