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绪论 | 第9-12页 |
第一章 生命体验的同质追求 | 第12-22页 |
第一节“自我的审视”:反思知识分子改造与“文革” | 第12-17页 |
一、审视的心态:“依然故我”与“自责反省” | 第13-15页 |
二、审视的视角:“否定改造”与“群体缅怀”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“人性的呼唤”:体察缝隙中的人性之光 | 第17-20页 |
第三节“生命的火光”:抒写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情感体验的真诚抒写 | 第22-28页 |
第一节 情感表达的相似题材 | 第23-25页 |
第二节 情感表达的不同广度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迥异的散文艺术风格 | 第28-36页 |
第一节 理性与感性交织的“协奏曲” | 第29-32页 |
第二节 幽默与沉郁渗透的“悲喜剧” | 第32-36页 |
第四章 创作主体的心态形成 | 第36-44页 |
第一节 杨绛:“隐身”的处世哲学 | 第36-40页 |
第二节 宗璞:以“出世”的心态“入世” | 第40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注释 | 第45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