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务发明人权益保障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文章创新之处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职务发明制度概述 | 第14-18页 |
·职务发明创造制度的产生 | 第14-15页 |
·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区别 | 第15-16页 |
·职务发明创造中的利益分析 | 第16-18页 |
第3章 我国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8-30页 |
·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不够科学 | 第18-22页 |
·本职工作与单位业务范围的关系 | 第19页 |
·职工退休后或离开单位一段时间后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| 第19-20页 |
·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 | 第20-21页 |
·合同约定优先 | 第21-22页 |
·职务发明人享有的权利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7页 |
·署名权存在的问题 | 第23页 |
·奖酬制度存在的缺陷 | 第23-26页 |
·优先受让权仅限于转让的情形 | 第26-27页 |
·奖酬权的继承 | 第27页 |
·职务发明人权益救济程序方面的问题 | 第27-30页 |
·职务发明权属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 | 第28页 |
·举证责任的分配 | 第28-30页 |
第4章 国外及我国部分地区的积极探索 | 第30-38页 |
·发达国家经验的分析与比较 | 第30-34页 |
·日本的立法经验 | 第30-31页 |
·美国的立法经验 | 第31-32页 |
·法国的立法经验 | 第32页 |
·德国的立法经验 | 第32-33页 |
·各国制度的比较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我国地方法规中的相关探索 | 第34-38页 |
·南京:让有智慧的人富起来 | 第35页 |
·武汉:职务发明奖酬形式的多样性 | 第35-36页 |
·北京:司法保护方面的创新 | 第36-38页 |
第5章 完善职务发明制度的相关建议 | 第38-45页 |
·重新界定职务发明范围 | 第38-39页 |
·奖励报酬制度的完善 | 第39-42页 |
·单位处分职务发明的方式不应当影响发明人获得奖酬 | 第39-40页 |
·细化职务发明报酬的计算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有限制的意思自治 | 第41页 |
·鼓励采用其他奖酬形式 | 第41-42页 |
·权益救济的完善 | 第42-45页 |
·程序方面:明确举证责任及诉讼时效 | 第42-43页 |
·实体方面: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权益救济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