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皮科论文--现代医学皮肤病、性病论文

加味龙牡二妙汤联合外用中药煎剂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英文缩略词表第10-11页
第一部分 文献综述第11-59页
 综述一 湿疹的中医研究概况及进展第11-35页
  1 对湿疮病名的认识第11-13页
   ·按临床特征命名第11-12页
   ·按部位命名第12-13页
  2 对湿疮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3-17页
   ·中医古代文献中的病因病机第13-15页
   ·现代中医对湿疮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5-17页
  3 湿疮的治疗进展第17-29页
   ·古代文献中的记载第17-18页
   ·当代名家治疗湿疮的经验第18-22页
   ·现代中医对湿疮治疗的研究第22-29页
  4 现代中医对湿疹的实验研究第29-30页
  5 小结第30-31页
  参考文献第31-35页
 综述二 湿疹的西医研究概况及进展第35-59页
  1 湿疹的概念及分类第35-36页
  2 湿疹的流行病学研究第36页
  3 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36-42页
   ·过敏原第36-37页
   ·皮肤菌群及感染因素第37页
   ·遗传因素第37-38页
   ·免疫因素第38-41页
   ·皮肤屏障功能第41-42页
   ·心理因素第42页
  4 湿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第42-44页
   ·湿疹临床表现第42-43页
   ·湿疹的鉴别诊断或误诊第43-44页
  5 湿疹的治疗第44-51页
   ·系统性治疗第44-47页
   ·局部治疗第47-49页
   ·光疗第49-51页
  6 小结第51-52页
  参考文献第52-59页
第二部分 临床试验研究第59-90页
 前言第59-60页
 材料和方法第60-65页
  1 研究对象第60页
  2 病例选择标准第60-61页
   ·诊断标准第60页
   ·纳入标准第60页
   ·排除标准第60-61页
   ·剔除标准第61页
   ·脱落标准第61页
  3 研究方法第61-63页
   ·分组方法第61页
   ·治疗方案第61页
   ·观察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·观察指标第62-63页
  4 疗效评定第63-64页
   ·疗效判定标准第63-64页
   ·安全性判定标准第64页
  5 统计方法第64-65页
 结果第65-75页
  1 基线比较第65-67页
   ·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比较第65页
   ·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、病程比较第65-66页
   ·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第66页
   ·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第66-67页
  2 疗效评价第67-73页
   ·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第67-68页
   ·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第68-70页
   ·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第70页
   ·综合疗效评价第70-71页
   ·生活质量评价第71-73页
  3 安全性评价第73-75页
   ·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第73页
   ·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第73-74页
   ·安全等级评价结果第74页
   ·复发情况评价第74-75页
 讨论第75-88页
  1 加味龙牡二妙汤治疗湿疹的理论基础第75-78页
   ·湿疹的病因病机第75-78页
   ·‘镇心安神,除湿止痒’的治则提出第78页
  2 加味龙牡二妙汤组方原理第78-84页
   ·加味龙牡二妙汤的组成第78页
   ·组方药物分析及方解第78-81页
   ·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第81-84页
  3 外用中药煎剂介绍第84-85页
  4 对照药物介绍第85-86页
   ·盐酸西替利嗪片(Cetrizine Hydrochloride)第85页
   ·0.1%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(0.1%Hydrocortisone Butyrate Cream)第85-86页
  5 试验结果及安全性分析第86-88页
   ·试验结果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·安全性分析第87-88页
 参考文献第88-90页
结语第90-93页
附件第93-95页
致谢第95-96页
个人简历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紫柏凝胶”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
下一篇:基于近20年中医期刊文献的肠易激综合征辨证用药规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