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祁连西段小柳沟钨钼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2-22页 |
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·矽卡岩型钨矿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斑岩型钼矿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小柳沟钨钼矿床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·主要完成工作量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22-32页 |
·区域构造演化 | 第22-24页 |
·区域地层 | 第24-28页 |
·元古界 | 第24-25页 |
·下古生界 | 第25-26页 |
·上古生界 | 第26-27页 |
·中-新生界 | 第27-28页 |
·区域构造 | 第28-29页 |
·褶皱 | 第28-29页 |
·断裂 | 第29页 |
·区域岩浆岩 | 第29-31页 |
·侵入岩 | 第29-30页 |
·火山岩 | 第30-31页 |
·区域矿产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| 第32-39页 |
·矿区地质概况 | 第32-35页 |
·地层 | 第32-34页 |
·构造 | 第34页 |
·岩浆岩 | 第34-35页 |
·矿体特征 | 第35-36页 |
·矿化特征及围岩蚀变 | 第36-37页 |
·成矿阶段划分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小柳沟花岗质岩体特征 | 第39-62页 |
·岩相学特征 | 第39-40页 |
·岩石矿物学研究 | 第40-45页 |
·测试方法 | 第40-44页 |
·测试结果 | 第44-45页 |
·成岩年代学研究 | 第45-51页 |
·测试方法 | 第45页 |
·测试结果 | 第45-51页 |
·岩石地球化学 | 第51-53页 |
·主量元素 | 第51-52页 |
·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| 第52-53页 |
·岩体 Hf 同位素 | 第53-54页 |
·测试方法 | 第53页 |
·测试结果 | 第53-54页 |
·讨论 | 第54-62页 |
·岩体形成时代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| 第54-56页 |
·岩石成因类型 | 第56-58页 |
·矿物学对成岩成矿的指示 | 第58-59页 |
·成岩与成矿关系 | 第59-60页 |
·岩浆源区 | 第60-62页 |
第5章 矿床地球化学 | 第62-72页 |
·流体包裹体研究 | 第62-66页 |
·样品及测试方法 | 第62页 |
·流体包裹体类型和岩相学特征 | 第62-63页 |
·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 | 第63-66页 |
·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| 第66-69页 |
·样品及分析方法 | 第66页 |
·分析结果 | 第66-67页 |
·碳、氢、氧和硫同位素示踪 | 第67-69页 |
·讨论 | 第69-72页 |
·成矿流体演化及矿质沉淀机制 | 第69-71页 |
·CO2包裹体与成矿 | 第71-72页 |
第6章 矿床成因探讨 | 第72-80页 |
·成矿物质来源 | 第72页 |
·控矿因素分析 | 第72-74页 |
·地层控矿特征 | 第72-73页 |
·构造控矿特征 | 第73-74页 |
·岩浆岩控矿特征 | 第74页 |
·成矿作用过程 | 第74-75页 |
·成矿时代及环境 | 第75-76页 |
·国外内典型钨矿床对比 | 第76-80页 |
·小柳沟钨钼矿与邻区塔尔沟钨矿的对比 | 第76-77页 |
·祁连钨矿与华南钨矿的对比 | 第77-78页 |
·中国矽卡岩型钨矿与世界著名矽卡岩型钨矿的对比 | 第78-80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101页 |
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