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11页 |
| ·青少年网络使用愈加普遍、频繁 | 第8-9页 |
| ·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| 第9-10页 |
| ·家长缺乏对网络使用进行指导的意识和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方法及思路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| ·研究路径图 | 第12-13页 |
| 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3-15页 |
|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5-29页 |
| ·网络使用偏好的相关研究 | 第15-19页 |
| ·网络使用对青少年成绩影响的研究综述 | 第19-21页 |
| ·家庭教育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1-25页 |
| ·家庭教育概念辨析及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因素 | 第21-22页 |
| ·家庭教育风格分类 | 第22-24页 |
| ·家庭教育风格的测量 | 第24-25页 |
| ·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综述 | 第25-27页 |
| ·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| 第25-26页 |
| ·家庭教育风格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| ·相关研究总结和评价 | 第27-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3章 研究假设与设计 | 第29-34页 |
| 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9-30页 |
| ·网络使用偏好相关变量 | 第29页 |
| ·成绩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| ·家庭教育风格 | 第30页 |
| ·控制变量 | 第30页 |
| ·研究模型及假设 | 第30-33页 |
| ·研究模型 | 第30-31页 |
| ·研究相关假设 | 第31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4章 问卷设计和样本选择 | 第34-39页 |
| ·调查问卷的设计 | 第34-36页 |
| ·预调研 | 第36-37页 |
| ·样本选取 | 第37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5章 实证分析和模型检验 | 第39-57页 |
| ·问卷信度、效度检验 | 第39-45页 |
| ·信度检验 | 第39-40页 |
| ·效度检验 | 第40-44页 |
| ·共线性检验 | 第44页 |
| ·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和检验 | 第44-45页 |
| ·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5-49页 |
| ·样本分布和基本信息 | 第45-46页 |
| ·网络使用基本情况相关变量 | 第46-47页 |
| ·问卷主体的描述 | 第47-49页 |
| ·人口统计变量对各个因子的影响的研究 | 第49-54页 |
| ·性别 | 第49-50页 |
| ·是否独生子女 | 第50页 |
| ·家庭类型 | 第50-51页 |
| ·父母文化程度 | 第51-53页 |
| ·家庭经济状况 | 第53-54页 |
| ·网络使用偏好对成绩影响的路径检验分析 | 第54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6章 家庭教育风格的影响探究 | 第57-65页 |
| ·家庭教育风格基本情况简述 | 第57-58页 |
| ·家庭教育风格对网络使用偏好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| ·家长控制和家庭温暖对网络使用偏好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| ·家长控制和家庭温暖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| ·家庭教育风格对模型的调节作用 | 第60-64页 |
| ·家长控制对模型的调节作用 | 第60-62页 |
| ·家庭温暖对模型的调节作用 | 第62-63页 |
| ·结果讨论 | 第63-6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|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| 第65-70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65-68页 |
| ·初中生互联网使用现状 | 第65页 |
| ·初中生父母对其网络使用的教育风格现状 | 第65-66页 |
| ·人口统计变量对测量变量的影响 | 第66页 |
| ·网络使用偏好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| ·家庭教育风格的调节作用 | 第67-68页 |
| ·现实意义 | 第68页 |
| ·研究不足及展望 | 第68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-77页 |
| 附录 A:初中生网络使用情况、家庭教育方式调研问卷 | 第77-80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