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| 第10-15页 |
1. 临床资料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0页 |
·病例来源 | 第10页 |
·诊断标准 | 第10-13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13页 |
·排除标准 | 第13页 |
·剔除标准 | 第13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拟定临床观察表 | 第13-14页 |
·指标检测 | 第14页 |
3. 统计学处理 | 第14-15页 |
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| 第15-18页 |
1.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| 第15页 |
2. 证型分布情况 | 第15-16页 |
3. 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| 第16-18页 |
第三部分 讨论 | 第18-28页 |
1. 肝炎后肝硬化(代偿期)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| 第18-20页 |
2. 肝炎后肝硬化(代偿期)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指标及其他客观指标的关 | 第20-25页 |
3. 肝炎后肝硬化(代偿期)的中医病理因素 | 第25-26页 |
4. 本研究对肝炎后肝硬化(代偿期)证治的意义 | 第26-28页 |
第四部分 结论 | 第28-29页 |
致谢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4页 |
附录 | 第34-35页 |
附件一 文献综述 | 第35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附件二 临床证候调查表 | 第42-44页 |
附件三 | 第44-47页 |